江门幼儿师范学校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和图书馆的融合也已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是一种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型图书馆,其服务前提和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因此数字图书馆想要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因此本文将探讨“互联网+”视域下,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模式,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从业者产生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的主体部门,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主要采用文本服务的方式,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起步,发展到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局面,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我国,使我国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图书馆在不断自动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资源不断丰富,才能避免出现图书馆固步自封的状态。因此从业者应当重视目前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1]。
一、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图书馆在发展中较常应用的两种资源整合方法,具体可分成流水作业法和独立作业法两种。流水作业法主要侧重整体性,关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但是无法深入到每一处工作环节,对于每一位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工作也没法兼顾。再加上资源整合过程具备很强系统性,若在其中出现错误,就会对资源整合过程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相对的,独立资源整合作业则更注重人员的独立性,会将资源整合整体任务,单独分配,达到资源整合控制的效果。相较于流水作业法,这种方法可以起到量化人员工作量的作用,但是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精力有限性相悖,这也会使图书资源整合效率降低,引起资源缺失的情况出现。
(二)图书馆资源整合信息化程度较低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让图书馆也逐渐正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资源整合的应用上也愈加广泛。资源的优化整合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模式,尤其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当前社会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分成物质类、电子类和虚拟类,读者检索信息的需求和习惯,也逐渐完成了从传统的纸质资源到电子资源的转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落实资源整合工作时,一定不能忽视电子资源的整合管理工作。可以看到的是,传统资源整合流程和资源整合制度,未能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快速适应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务求[2]。
二、“互联网+”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
如今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轻易发现很多人不断刷手机、玩平板电脑,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信息检索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数字图书馆可以搭建移动终端支持的云阅读平台,将传统图书馆空间从线下发展至线上,各种APP刚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云阅读平台重点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线上阅读推广,另一个是访问移动终端。构建云阅读平台,可以加强读者服务体系的私人订制属性,为“互联网+”视域下的阅读推广打下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措施
“互联网+”是近年来流行的热词,也是当前社会环境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也在不断发展,应用并推广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工作,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使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构建并完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制度,优化资源整合流程,令图书馆资源总量和资源类型不断丰富,加强服务的优质性,给予读者浏览和检索信息更好的体验。基于此,“互联网+”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可以重点着眼于以下方面[3]。
(一)优化资源整合方法
传统图书馆资源整合工作中,通常都是由工作人员完成整合相关资源的任务,而人力在这项工作上效率较低,而且精确性不强,容易出现各种纰漏。数字化资源作为主要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的重中之重,为了使整合效率全面提升,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字资源的特点,利用数字资源的优势,优化资源整合流程和工序,达到高效整合资源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资源整合的工作,对图书馆的书目进行分门别类,依据信息资源存在的差异,对整个数字系统查漏补缺,使各类图书资源整合过程更加简洁,为后续编目提供更多的便利性。举例来说,在文献编目工作内容中,可以采用联机实时编目的方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开展图书编目的工作。第一步应当进行设计相关程序的工作,利用大数据检索技术,在海量网络范围内,采集相关信息资源,例如图书名称、书号、出版日期等信息,完成自动编目的工作,使图书编目效率不断提升,全面降低编目出错概率[4]。
(二)应加强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
在“互联网+”视域下,很多数字图书馆都完成了数字化建设的工作,相关书目数据库也趋于完备,追溯建库率更是达到了大约80%,现在来看,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有一些问题尚需不断完善。
首先应当使数据库质量不断提高,这既有助于加强图书馆数据的通用性,也可以加强信息数据的共享程度。信息资源整合工作阶段,工作人员应当着重调整著录格式,保证格式的准确性,使文献内容充分显示,保证检索字段的全面性,令用户可以充分获得自身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在数据库的建立上,应当注重信息共享程度的加强,令图书馆可以走进共享网络。这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尤为重要,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积极融入进网络空间[5]。
另外,应当构建数据库相关连接。在整合数据资源时,除了常规的书刊摘要、题录需要提供,还应当加强整合多媒体光盘、电子书刊和配书光盘的工作,形成书目库连接,令读者在检索书目记录的同时,不耽误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强信息的全面性和服务的多元化。
(三)加强搜索引擎开发工作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视域下,人们获取信息常用的检索工具,同样也是网络信息相对重要的渠道。当前众多搜索引擎都是在人员输入关键词之后,基于布尔逻辑进行词条匹配,受到的人工干预相对较小,这就让最终的查询结果不够精准。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阶段,最注重的就是知识资源的检索,因此需要加大开发搜索引擎的工作力度,使搜索引擎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加强信息针对性,令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6]。
结束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实际中一定要重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强数据共享性,使图书馆服务水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世鸣.云计算技术驱动下构建数字图书馆虚拟化环境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7):119-121.
[2]林亦君.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才智,2018,0(16):232-232.
[3]金志敏.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智慧服务[J].办公自动化,2018,0(14):32-34.
[4]靳国艳.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0(6):14-20.
[5]郭永久.浅析心理教育与生物教学的巧妙结合[J].东西南北:教育,2018,0(17):365-365.
[6]贺洪明,张陶.社会协办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