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哈得霞·马赞
[导读]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施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懂得如何在课堂之中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主动性学习之中,从而产生个性化理解,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点,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

新疆富蕴县中学 哈得霞·马赞  836100

摘要: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施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懂得如何在课堂之中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主动性学习之中,从而产生个性化理解,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点,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之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应对数学问题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点内容的解题与掌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如何构建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印象也禁锢在了沉闷无聊,使得小学生无法在数学课堂之中开展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学习行为,更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去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所以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中,为了推动小学生数学素质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达到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干预较多,掌控了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得学生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比如许多小学生受到教师影响,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敢有自己的思维,难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马虎的缺点,在面对漏题、漏字、漏标点、漏符号等情况时也难以避免。所以在传统小学教学模式之中,许多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产生了学习消极状态,使得自身学习错误和学习不良状态得不到积极改正。而且许多小学生在对数学解题过程中会时常出现自信的状况,当观看题目时发现自己会做后便不再仔细进行阅读,其实有些数学题目存在了陷阱,特意让小学生陷入了学习和解题误区之中,这都是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构建与整理数学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性课堂之中,不单单要传授给学生表面性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化整理和归纳,以此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和结构。并且促进学生能够在科学化学习模式和学习思维之中开展知识的探索与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理论性水平,以增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和实践解题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基础。
        比如,在数学课堂讲完“5”的乘法口诀后,给学生出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大了吗?”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图,每排是7个苹果,共5排,“教师的年龄就是苹果的总数,你们知道是多少个吗?”学生的兴致很高,有人说:“我把7分成5和2,就是5个5和2个5共有35个,教师今年35岁了。”还有的说:“我把7分成6和1,有6个5和1个5,也是35。”就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理,知识结构得到了建构。
        2培养小学生形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许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都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趋势,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压制,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之中不敢提问、不敢表达、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尊重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中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和提问。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借助一个良好的倾听行为,能够让学生认真听懂数学知识内容和问题解题思维,并改正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让学生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要敢于发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提问权利,使得学生敢于在课堂对产生疑虑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而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这种行为,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良好的提问自信心,并且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互动之中增强对知识内容的个性化见解与分析,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水平。
        比如,小学数学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实验演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做实验?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教师再提供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难验证猜测。
参考文献:
[1]罗剑恩.小学数学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8):70.
[2]武平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