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邬云礼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课程。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校 邬云礼 409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课程。这门课程不需要理论知识讲解、道理灌输,需要教师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课内体验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采用角色扮演、生活场景模拟、故事场景模拟和实践等方式设置教学情境,对课堂进行一定的优化,让道德认知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形成。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前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设置情景,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教学方式,其指的是在上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各种情景,科学合理的引入以及建立一些有情感色彩、生动有趣的场景,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产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情景教学法,除了能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事件的认知与感悟。所以为了促使这门课程更加生活化,教师要建立符合实际生活的课堂情景,将教学和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缺乏互动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是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双方缺乏互动。而且教师也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未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学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更无法促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了抵触感。
        (二)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分析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发现很多教师都只采取浅尝辄止的灌输模式,没有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有限,所以很难深入的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无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而且教师也没有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社会热点,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2]。
        三、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价值
        (一)能优化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过去的陈旧教学方式、道德理论灌输的方法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情景的教学课堂,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学生进入教师所建立的情景中,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能优化学生的学习
        情景教学法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因为其展示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单一转变为互动式,而且教师所设置的一些生活化的情景,会让学生们共同对德育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所以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是学生开始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所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但由于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所以收效甚微。通过建立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将晦涩难懂的道德与法治转变为形象元素,促使学生明白道德、法律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采取巧妙的方式,导入课堂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课堂内容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入。举个例子,在开始上课时,教师要这样告诉学生:“我国被称为是礼仪之邦,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纷纷回答:“因为我国有很多的礼仪文化。”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大家在升入小学之后,都认识了很多同学,并且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呢?”一位学生说:“因为她分享了自己的玩具和零食给我。”另一位学生则说:“他帮助过我的学习。”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他们愿意把玩具和零食分给我们,愿意帮助我们学习,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待人非常友善和礼貌呢?”学生们回答:“是的。”教师:“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礼貌和友善的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我们是不是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呢?”这样一来,通过建立学生共同建立过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然后教师再引出马上要学习的内容——《彬彬有礼》,点出该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3]。



        再比如,在学习《日新月异的交通》之前,教师为了设置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可先询问学生:“大家喜欢吃火锅吗?”学生:“喜欢。”教师:“火锅最早起源于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并且通过PPT展示出火锅的各种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那你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从我们这儿到四川要多久吗?”学生们纷纷回答:“骑马需要好几天。”教师:“那现在呢?我们乘坐高铁、飞机是不是几小时就到了?”通过让学生感受到交通的变化,从而导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
        (二)设置角色扮演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采取创新的策略,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情景中去,对角色进行扮演,从而对德育知识有所感悟。举个例子,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的内容时,教材中穿插了盲人海伦凯勒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的时间,你会怎样使用自己的眼睛?”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进行回答,而是设置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法,促使学生分别上台扮演盲人。先蒙上学生的眼睛,再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比如整理课桌、写字、走路等等。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讨论失去眼睛给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教会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再比如,在学习《感受村民选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村民、选民、村干部等角色。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4]。最后还要根据所的呈现结果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促使学生们(表演者和台下的学生)对目前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一定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这样的角色扮演法,不但能生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也能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和进行。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注重对教学课堂的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究。举个例子,在学习《中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水资源匮乏、干旱的短视频和图片,配上一些适宜的音乐,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干旱,有的回答缺水。教师再问:“你们在看到这些时,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是什么导致了你所看到的这幅场景?”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分小组讨论分析,不断丰富自身的看法和观念。
        再举个例子,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的内容时,教师需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搜索关于花草的一些视频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前往学校操场、户外,对植物进行认识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提醒人们爱护花草的牌子,比如“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昂首阔步时,我在你的脚下呻吟---小草的求救”等等。最后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哪些植物是有危害的,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通过建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魅力。
        (四)采用故事情景法,促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中去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若教师能采用故事情景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资源,便能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举个例子,在学习《上学路上》的内容时,教材中只有一幅下雨天外婆接我回家的画,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外婆,您别被淋湿了。”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看图讲故事的情景,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
        或者在学习《快乐过新年》的内容时,教师可先编撰一个学生寒假外出旅行的小故事。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述我国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将旅行途中所看到的过年风俗制作成短视频,再播放给学生[5]。通过故事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学习德育知识。
       (五)设置动手实践的情景,温故知新
        在道德与法治课结束之后,教师要设置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情景,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能温故知新,更好的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举个例子,在学习了《节约水和电》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和作业,让学生课下做一名小侦探,调查身边水和电的浪费情况,并且制定出节约水电的一些对策。也要让学生们将自己所调查到的现象制作成一篇报告,在班上进行分享,并由教师评选出最佳小侦探[6]。再比如,在学习《周末巧安排》的内容后,教师可先设置这样的情境:周末爸爸妈妈不上班,想带你出去玩,由你来安排周末的行程,你会怎样设计?然后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周末安排时间的知识利用起来,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
        五、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调调.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27-28.
[2]谢珊.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3.
[3]任美娟.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05):43-44.
[4]刘伟峰.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华夏教师,2020(03):57-58.
[5]陈丽新.制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2):43-44.
[6]闫华栋.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