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厌学成因研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朱洁雁
[导读]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的补助与资助,但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绍兴财经旅游学校   朱洁雁 312000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的补助与资助,但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本文从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毕业标准、立体化管理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有效遏制学生厌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厌学  对策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大力扶持。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生规模迅速增加,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厌学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一、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消极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是中学时期的“弱势群体”,历经应试教育的打压,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人生态度消极,目标不明确。进入职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相当一部分学生变得更加懒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二)学习脱离工作环境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严重不符,学校里学的一套,企业用的却是另一套,到了用人单位,一切还要从头再来,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
        (三)重招生,轻教学
        目前,一部分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紧缺、招生困难的局面,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把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招生上,在教学上疲于应付,教育教学明显滞后;而生源较好的职业学校,忙于扩招,导致教学设施、设备与办学规模严重不匹配,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抵制学习。
       (四)教学方法传统
        由于职业学校老师面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更要具备有别于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学习。
        (五)学习缺乏动力与压力
        一方面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随意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学校的“摇钱树”,相当一部职业学校对学生有学习成绩采取包容态度,即使大部分学科不及格,学校也不会痛下“杀手”;此外,许多家长将子女送入职业学校,要求不高,对子女物质生活关注较多,而对学习情况关心甚少。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与压力,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甚至厌学。
        (六)社会因素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变迁,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就业压力大与劳动力准入门槛低的矛盾,对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对青少年产生了了难以抵抗的诱惑力,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使得一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陷入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二、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对策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因素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针对学生厌学情况分析,我认为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一)科学认识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操作人员的培训,而是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已经成社会共识,使职业教育成为有尊严的教育,使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



        (二)深化教学改革
        1、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工作任务要依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设置,以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取代以知识掌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形成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创设学习情境
        职业教育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学习要以工作为导向,学习的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与真实工作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获得学习能力、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创设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的性质、课程环境和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特征。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生活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行动为导向教学法,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行动为导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校企合作,互补互动
        职业教育,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搭建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培养的互动模式,互补互动,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让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真实的社会教育,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规划职业生涯,合理确定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入学伊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要切合自身实际,应既高于现实,又能经过一定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并将规划进行细分到学期,再将学期规划进行细分为阶段计划和目标,有计划和目标,才有动力和压力,才不至于整天浑浑噩噩。
       (四)赏识教育
        进入职校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本质上仍是好的,身上依然有许多优点,只要正确引导,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更不因为他们有问题而放弃,相反,作为老师,应擅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采用赏识教育,多鼓励,少责备,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发现自我价值,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学校不应是纯粹来管制学生,约束学生的地方。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共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逐步消除失落感;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外活动,同时课外活动要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
        (六)学校、家庭、社会立体配合
        学生厌学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形成一种目标趋同、工作同步、立体配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迁就、放纵他们,双方应同力引导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社会应消除偏见,净化不正之风,为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七)制定统一的毕业标准
       目前,学生能否毕业,各职业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势必造成各职业学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力度不均,部分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有放水现象,也为学生厌学提供了条件。毕业标准的制定,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进行,应由学校、行业或企业、政府共同制定,既要有利于学校执行,又要符合企业需要,同时还要便于政府监督,最终将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社会。
       通过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毕业标准、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立体化管理、实施尝识教育等,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可以有效遏制学生厌学行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蒲英杰;李飞飞;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李小蓉;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J];《才智》;2012年18期
[2]杨正勇;杰觉伊泓;对大学生厌学与应付学习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