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汪世宏
[导读] 本文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汪世宏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从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深入思考和研究,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为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十分重要,其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和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有莫大联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措施,将其存在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最大化,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并输送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所谓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满足自身终身成长和社会进展的品格以及关键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此视作出发点,深层次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高中《文本信息加工》教学实际情况,以下是笔者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给予的分析和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意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文本信息加工》教学,利用计算机优化图文排列问题时所产生的思维活动便是计算思维。其中包含诸多方面比如,资源收集、资源整理、资源提炼、资源设计、资源美化、资源批判以及资源操作等,当前全部思维均是围绕怎样应用计算机的软件功能优化图文排列问题【1】.所以在学习意识的调动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文字演变过程吗?我国文字类型都包含哪些种类?怎样对文字进行加工和处理,有效筛选出我们想要的文字呢?由此引出文本信息加工的主题,便于高效教学活动进展。
        二、激发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信息意识个体对信息敏感程度与判断信息价值的一种能力,学生要解决问题实际情况,自主的探索处理信息方式,预期研究信息会产生的影响,和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分享信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意识一直存在,教师一直十分注重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对信息意识有了更加深层的解释,相对而言要比以往的更具体,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新课标解释为,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和对信息的面敏感程度;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信息的转变,进而获得有关信息,应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判断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信息指向的目的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等,预期分析信息会带来的影响,给问题解决提供有利条件;在合作优化问题中,可以和团队成员一同分享信息内容,以发挥信息的应用价值【2】.所谓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指的是学生在遇到信息处理问题时,在脑海中应对此问题的应用工具、处理方法有一个迅速的反应。
        在《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便是汉字编码,首先给学生介绍输入码的三个阶段,即五笔字输入法、智能输入法和紫光拼音输入法。


接下来组织学生思考若计算机内存放汉字输入码自身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深入探索汉字输入码统一管理的模式,强调机内码重要性,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机内码走位计算机体系内部保存和加工处理的代码。然后在输出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想奥运会开幕场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生动的视频,引出输出码概念,学生清晰化的了解汉字显示的奇妙,不仅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还强化学生对文本信息加工方式的掌握。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树立以下教学目标,即个体通过选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对学习资源和过程展开有效管理,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优化问题,进而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创新作品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自己准备的素材资源,立足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制作一个新的图文混排作品,触动学生思维转变,增强学生创新能力。通俗地讲,每节基于作品制作为主的教学均是在让学生创新,所以课上学生所做的作品是独特的,当然copy的除外,每个学生创新的程度和水平都不同。
        在《文本信息加工》教学中,学生应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学习资源展开学习便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表现,教师要了解到新课标提出的数字化学习比上述内容更加宽泛,包含应用网络公开课、微信以及在线学习系统等数字化资源学习等【4】,安排学生通过电子设备把自主制制作的文本信息推送到班级群中,提供给其他学生和教师观看,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情况,针对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争取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借助Word软件获取文本信息加工的最大成效,
        四、深入思考和研究,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学生认真遵守信息法规和伦理准则,维护公共信息安全,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理性判断和研究事物。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社会的责任也一直存在,随着近些年道德问题与信息安全问题的越发严重,让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培养、信息道德意识培养以及法律意识培养变成了当代每名学生都要修习的课程。学生不但要有较强的文化修养,又要明确道德规范,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另外还要注重对自身保护。既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又要具备理性判断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此部分内容高度重视,通过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来让学生认识信息社会各个成员所担任的责任,进而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到伤害。
        结束语
        综上分析,新课改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通过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厘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贡献,开展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与能力。通过基于核心素养为中心,优选教学内容,合理落实核心素养,来促进学生日后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志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238.
[2]陈林洪.能力为重 提质提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J].名师在线,2019(33):73-74.
[3]陈晓红.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递进式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2):57-58.
[4]谢琪,吴建锋.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8):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