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婕
[导读] 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幼儿园   张婕

【摘要】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幼小衔接具体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概述,其次从注重心理层面,做好幼小情感衔接、调整作息时间,做好幼小时间衔接、形成独立思想,做好幼小生活能力衔接、强调常规习惯培养,做好生活习惯衔接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幼儿园幼小衔接有效应对措施,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幼儿园 幼小衔接 问题 应对措施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战场,应该给幼儿积极成长提供优质化的教育条件,幼儿园落实幼儿学前教育以及小学教育时期的衔接工作,完成不同阶段的稳定转换形式,以免幼儿在小学阶段产生焦虑情绪,确保小学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但是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何巧妙的应对这些问题,提升幼小衔接教育质量,值得教师高度关注。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概述
       在幼儿园的有效衔接问题中,主要凸显几点:首先是衔接出现片面性,幼儿一方面对小学学习充满洗向往,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畏惧心理.一些家长从小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拼音以及珠心算,关注幼儿认知字的数量与做算术题的质量,淡化孩子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培养,导致幼儿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小衔接呈现片面性;其次是幼小差异化,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要完成一定变化:师生变化,幼儿园的教师和妈妈一样,幼儿园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幼儿沟通比较多,但是在小学阶段,总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孩子,孩子难免会生成失落感;学习环境变化,幼儿处于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小学生要将学习视作主要目标,课堂小学期间不可以乱动,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行为规范变化,幼儿可以迟到早退,行为相对自由一些,然而小学生要保持行为规范化【1】;社会结构变化,小学生和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分开,应该形成全新的人际关系,被班级其他学生肯定和认同:最后是家长期望有所不同,幼儿教师与家长均是将幼儿兴趣为主要目的,硬性要求不要明显,然而小学生要设置学习目标,对应玩耍时间减少,学生感到被约束与制约,不愿意上学。若教师和家长没有顾及到这一点,长时间之后学生会生成疲惫感,造成学习障碍。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有效应对措施
        (一)注重心理层面,做好幼小情感衔接。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调动幼儿上学的意愿,使得幼儿可以基于思想和感情参与入学活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开展“我想要上学”额主题活动,给幼儿渗透小学学习生活,侧重点放在学习知识技能上,幼儿了解到虽然小学生活不如幼儿园生活的自由与欢乐,但是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成长经验,从幼儿生活入手,调动幼儿小学学习的意识,最大程度上减少或者消除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的畏惧与反感情绪【2】,做好幼小情感衔接,体现幼小衔接有效性。



        (二)调整作息时间,做好幼小时间衔接。指导幼儿早睡早起,准时上学,同时给孩子讲述不遵照时间的不良后果,以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校生活,幼儿教师可适当对课程时间进行延长,减少幼儿中午睡眠时间。对于环境的布设,基于小学桌椅的摆放形式进行排列。
        (三)形成独立思想,做好幼小生活能力衔接。训练幼儿自主生活与劳动意识,掌握基础的生活能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支配自我时间,了解生活需要自理,尽可能的促使幼儿脱离他人的照顾自立成长。如“课间十分钟”活动,引导幼儿接触小学阶段课余时间,应该做哪些学习准备,并且实施值日生机制,引导幼儿一方面学习擦桌子,另一方面学会扫地与拖地。另外安排幼儿自主穿衣与穿鞋子,对自我的学习用品进行保管,整理学习工具,举办“整理小书包”的活动,引导幼儿按照一定顺序整理书包内的书与本子,增强幼儿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共同保护整洁的环境,落实幼小生活能力衔接【3】。
        (四)强调常规习惯培养,做好生活习惯衔接。在幼儿走进小学学校之前,常规的习惯培养十分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注意力和思维灵敏性的培养,安排幼儿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细致的倾听教师讲话,不乱扔垃圾也不要大声喧哗,幼儿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班规,指导幼儿静坐,包含长时间写字和看书,减少幼儿游戏时间。另外,幼儿教师要依据一线学科教师有效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围绕幼小衔接教学现状与开展形式加以综合化的思考,评价自身在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小学低年级的优秀教师,走到幼儿园中指导衔接教育,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学校的教育密切关联,彰显幼小衔接教育全面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学习的必要过程,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一所幼儿园的教师都要认真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给小学生参与小学阶段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明确现有的幼小衔接问题,寻找问题产生原因,开展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注重心理层面,做好幼小情感衔接、调整作息时间,做好幼小时间衔接、形成独立思想,做好幼小生活能力衔接、强调常规习惯培养,做好生活习惯衔接等方式,不断增强幼小衔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莉. 苏联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理论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启示——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4):32-33.
[2]任春茂. 农村幼小衔接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r——以湄潭县A幼儿园与B小学为例[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20(002):138-140.
[3]宋依霖.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C]// 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