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现存风险进行分析。为了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对变电运维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建设以及具体落实过程中,要针对存在于其中的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控制;控制措施
电力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与其相对应的生产模式势必会发生一定的转变。由于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作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难题、挑战比较多,比如当前现有的技术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其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等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除此之外,当前现有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在管理以及控制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为了从根本上加强电网企业在日常运维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必须要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效果提供保证。
1变电运维一体化现存风险
1.1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风险
传统变电运维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由管理人员在其中作为主导,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内容全部都承担下来。整个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需要实施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整个过程中需要担负的压力也比较重。尤其是近年来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有所提升,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电能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必须要针对传统运维工作的具体开展流程、方法等进行整改和优化。在这种形势下,与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逐渐形成一体化变电运维系统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1]。在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其中的主要责任和义务除了需要承担日常工作过程中的部分环节之外,还增加了变电运行的检查、维护等各种作业内容。整改后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其自身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更多,同时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有所提升。久而久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精力不足,很容易就会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发生,无法为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
1.2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风险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实践中鼻息要保证对现场各作业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现场作业的整体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通常情况下,在现场作业开始之前,必须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提前进入到现场进巡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检修状态进行检查后,达到合格标准才可以验收[2]。但是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和控制作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由运维人员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检查、验收,最后要与具体的要求、实施方案等进行结合后,才可以实现对变电运维的有效处理。在整个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设备检修、验收相互之间严重脱轨的现象。两者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现场各种不同类型设备的检修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后期验收作业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除此之外,由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在日常的检修、验收等工作环节存在的难度普遍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各种不同类型电力设备数量繁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普遍比较高。
同时,在操作时必须要及时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故障、缺陷等进行查找、确定和分析,对各个不同电力等级设备是否可以接受有效的检修等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如果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要求,那么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甚至严重时,还有可能会直接威胁到工作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
2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控制措施
2.1提高质量风险管控工作效果
为了有效提高一体化变电运维工作的管理工作质量,在运维管理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产生。在具体的运营工作中需要实施?“一库一卡”的管理工作方式,以此来全面实现工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整体上来讲需要针对作业风险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评估,要不断加强风险预控工作,有效结合项目开展的具体流程,建立起作业风险信息库并且对信息库进行及时升级,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对项目作业当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有效实现的未雨绸缪的工作效果。同时,相关变电工作单位可以通过专题式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效结合项目作业工作中产生的风险问题,针对变电站和变电设备等建立起综合系统化的风险数据管理系统,对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风险问题及其对应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为后续的运维管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在风险管控工作中,通过一张卡片、一类措施等操作方法,可以充分实现整个风险管控工作的可视化,可以对一些严重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规避,让每一个作业工作人员充分了解风险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防止出现严重的病例安全事故。
2.2强化制度管理的规范性
现阶段,我国在一体化变电运维工作中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管是在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升级。因此,为了有效保证面对运行工作和维护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施?“2+3”的风险预防管控体系,充分实现安全质量效益三大工作目标[4]。具体来讲,一方面可以有效通过变电作业风险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并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要充分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实施刚性化管理工作模式。对于变电工作项目当中的风险问题来讲,要求相关运维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更加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为引导,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科学高效化完成;另一方面来讲,基于变电站内部的线路分布相对比较复杂,变电维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管理工作方法以及维护工作手段,有效降低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变电工作单位的良好经济效益和供电效果。比如在实践中可以尽量减少车辆、台班等各种费用的支出,同时还可以实现运维工作人员内部角色相互之间互换,这样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另外,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的现状,对其生产承载力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分析,在保证作业计划编制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可以保证作业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结束语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主要是围绕内部存在的各种风险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所以必须要加强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同时还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变脸运维一体化管理、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佟云.冶金企业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研究[J].冶金管理,2019(11):152+183.
[2]张军.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电子世界,2018(19):180-181.
[3]洪雪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技术措施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8(07):157-158.
[4]李欣,钟智.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作业风险与规避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8(0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