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龄人调解”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冲突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张诚 游昕
[导读] 为了应对当前学生矛盾、校园欺凌等时有发生的现状,笔者探索利用同龄人调解同龄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

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       四川省简阳中学2      张诚1    游昕2

【摘要】为了应对当前学生矛盾、校园欺凌等时有发生的现状,笔者探索利用同龄人调解同龄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本文通过“同龄人调解”的开展,学生矛盾、纠纷得以解决于微末,有效避免了更加激烈的冲突和欺凌事件的发生,“调解人”,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了社会参与意识和服务精神。
【关键词】校园欺凌  学生矛盾  同龄人调解
        一、背景
        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暴力等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上也时常疯传着一群学生欺凌、殴打一名学生的视频,时不时又听到某某年级某班的学生由于小事,发展成打群架的情况,甚至造成校园暴力和犯罪。在百度中搜索“校园欺凌”,有1800多万条内容。
事实上,常见的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导火线不过是学生之间的一些生活小事,尤其是言语等冷暴力等。这不仅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危害了整个校园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了我们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问题总结
        现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么私下解决,要么矛盾激化再由老师出面解决。私下解决容易让情况恶化;老师“摆平”,由上而下,经常让学生口服心不服。
        ①矛盾长存:校园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会一直存在,有些矛盾和冲突可能会自行消散,有些会继续发展恶化,甚至造成暴力流血等事件。
        ②机制补充:虽然2018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目标是: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学校五级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但是实际上,在校园里面,专门处理同学之间小纠纷,冲突,或者是没有被曝光的暴力事件上,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者专门的人员来担当此责任,并且五级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而且该体系也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同龄人调解”补充防欺凌机制。
        ③学生缺乏解决冲突的知识和技能:许多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心理不够成熟,好面子、容易冲动以及同龄压力,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缺乏解决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处理争端的技能。
       鉴于以上几个原因,笔者认为在我校的校园里面,也可以出现“同龄调解人”的身影,让处于平等地位的并且更能够相互理解的同龄人来帮助受到欺负或者是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学生:时帮助发现校园里的一些不安定因素,避免出现暴力事件。参与的“同龄调解人”在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处理争端的能力。
        三、“同龄人调解”
        “调解”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古印度,之后在古希腊有许多的实践案例,然后出现在古罗马文明中,并在法律中明文认可。
        “同龄调解人( peer mediator )”,或者是“同龄人调解”(Peer Mediation)是由同龄人中的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发起,为正在经历着问题,争吵,冲突的学生们进行调解,给双方一个实现相互都满意的结果的一个机会。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同龄的学生来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开展“同龄调解”实践
        作为一名有一定经验的班主任,笔者还是深感在帮助解决学生之间小矛盾和小摩擦时的无奈。因此,笔者大胆尝试着班级管理中开展“同龄人调解”。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案例中,班主住和学校都是后知后觉者,甚至是事件升级的导致者。


我们分析这些案例发现,师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教师学校的应对不及;学校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等问题在校园安全中大量存在。同时,很多同学不愿意让班主任来介入这些“小事”。
因此,让处于平等地位的同龄人介入,怎么样呢?
        (二)设计方案,开展活动
        总体方案定为四步:选取“同龄调解人”;培养和培训“同龄调解人”;开展调解活动;对案例进行反思。
       1.对于“同龄调解人”的选择,笔者采用的标准是:诚信、友善、乐于助人、在同学间有一定威信。
       2.对于“同龄调解人”初步的培养策略,我们确定为:
       ①心理疏导培训-链条式倾诉倾听技巧/循环式倾听倾诉技巧的培训。
       ②人际谈话沟通技巧培训。
       ③情景式模拟调解培训。
       ④学生人际关系协调培训。
        3.对于活动开展,以下是开展过程:
        ①讲述经过——让争执者分别介绍争执过程。
        ②交流看法——让争执者互相听听对方在冲突中的体验,争执双方必须仔细倾听对方的谈话并把听到的内容重复一遍。
        ③达成一致意见——调解人帮助争执者分析在该问题中双方各自应负的责任,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并使双方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一致意见。
        ④写下书面协议——调解人在协议表中记录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并由争执者在表上签名。
        ⑤道歉信——该法在实践中被证明非常有效,哪怕在写信时还不太情愿的学生在接到对方的道歉信后,非常感动,发自真心地想与对方修好。
       (三)对调解案例进行反思
        1.调解人要对调解进行反思。做的好的,继续发扬。做的不好的,及时调整,改变策略或者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寻求支持。
        调解人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决定作用,所以要对调解人进行经常培训。还要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荣耀和自豪感,在班上推选优秀调解人之类的称号,让他们愿意调解,以此为荣。同时,与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支持这个行动。
        五、结语
        通过开展“同龄调解”,并形成机制,学生间的冲突,暴力和欺凌事件将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解决,学生会学会如何去处理争端,学生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融洽,学生能变得更加自律和宽容,参与的“同龄调解人”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争端的能力和领导力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当然,“同龄调解”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但是笔者相信,“同龄调解人”的培养如能坚持并广泛开展下去,不仅班级会更和谐,学生发展,家长也会对我们教育满意,并且当一批又一批经历过“同龄调解”的学生进入社会,我们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教育部网站, 2018.4-28.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3. 张添翼 程红艳. 朋辈调解: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公民技能.外国教育研究, 2012(9): 97-105.
4.高雨 鲁石 夏燕.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和谐互助模式探究. 学理论,  2015 (10):130-13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基于校园安全的“同龄调解人”的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CCXJY-2018-B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