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曾余理
[导读] 中小学体育教育和大学体育教育都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意义重大,两大教学板块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曾余理 

摘要:中小学体育教育和大学体育教育都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意义重大,两大教学板块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小学体育教育以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基础性教学活动。大学教学则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为主体,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掌握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技巧,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对此,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保障教学质量及水平的稳定提升,两大教学阶段的老师必须要注重教学衔接工作的大力落实,加强中小学和大学体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实现体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育 大学体育 教育衔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衔接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及形式比较复杂,这一工作的系统性更为明显,需要老师投入诸多时间的精力,其中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则是前提和依据。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相关结论分析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普通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技能、技术、心理和身体的培养及发展上,忽略了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因此产生了许多的短期效应和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学生难以养成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我国大学体育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了解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主旨,精心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之上着眼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对增强体质实用性较大的终身体育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实,学以致用,保障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其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技巧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凸显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完美衔接。
        二、运用体态语言
        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了解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分析及研究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教育教学作用及价值。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过于注重简单理论知识的说教,忽略了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个人体态语言的有效利用,最终导致学生在完成中小学体育的学习任务之后,在进入大学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难以顺利完成大学体育学习任务,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提升。


对此,体育老师需要关注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将理论知识的说教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积极落实言传身教以及以身作则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体育教学的说服力以及实践价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实现质的飞跃和突破。
        老师个人需要注重不断的提升和学习,了解同行的做法及经验,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来给予学生恰当可行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影响之下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学习活动,为个人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体态语言的应用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体育老师需要注重不断学习及提升,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以及体态语言,保障自身所采取的体态语言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之中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之下,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意义重大。在将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之中,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大有可为,这一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丰富性以及多元性。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框架,结合特定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及成长。
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对老师的教学要求较高,老师需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分析,掌握这些技术的操作技巧及要求,在不断学习以及实践应用时提升个人的操作能力,以此来实现针对性的使用,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综合提升。其中计算机技术教学与情境教学之间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将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其中,分析两大教学板块之间的融合要求,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互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情境感知的过程中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及方向,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两大教学板块教学质量及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世哲.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衔接[J]. 甘肃科技, 2003, 019(011):170-171.
[2]安宏,王琳琳.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研究[C]//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 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