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农村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成为早日达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跟客户管理规范程度息息相关,由于管理问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供电企业与农村集体在低压电网的部分区域仍存在产权所有不清晰,分界点不明显的情况,当线路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人身伤亡事件后,容易在设备维修与相关法律责任划分问题上出现法律纠纷,不利于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管理规范
引言
我国农村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低压电网是供电企业服务农电市场的载体和支撑,管理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1接收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维护费用高
通常而言,农村集体缺乏对用电设备的定检维护意识,对自有产权的设备线路缺少巡视维护,“能用则用”,疏忽对用电设备的基本巡视维护及对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导致此类设备普遍存在运行年限较长,长期超负荷工作,缺少定检维护,设备线路老化现象严重等情况。当此类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在缺少接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产权移交,可预见此类设备线路日后的维修费用会大幅增加,使得供电企业的经济压力剧增。
1.2安全风险变大
农村集体电力资产进行产权移交后,农村村民用户电能表以上的农村电力资产都属于供电企业。由于部分村民的安全意识欠缺,没有安全用电常识,往往存在各种安全用电隐患,使得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大幅增加。
1.3营业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经营效益受到威胁
主要表现在:1.农村区域用户的大量增加,管理及服务标准向城网水平提高看齐,负责管理和运维的人员反而比原来减少一倍以上,人少户多面大要求高,管理容易出现不到位现象和死角。2.承担设备维护及低压线路损失后,电的公有性增大,偷窃电问题严重。3.统一管理后,原部分村干部、村电工的“权力电”、“人情电”被取消,对用电管理比较消极,甚至抵触,在处理用电责任和打击偷漏电及用电纠纷等工作上难度较大。
2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管理规范
2.1实行严格有效的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法律关系
对于供电企业与村组织、用户之间复杂的关系,签订合同,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一是对移交后供电企业需要村组织在日后管理中配合解决的问题和事项,以及村组织在电力设施保护等方面负有的责任,可在合同中作为村组织一方的义务加以明确。二是签订移交合同,明确移交范围、内容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所移交资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如配电房的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的过户手续等,同时还要约定债权债务的责任人。三是与所有的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对不愿移交的低压资产,村组织作为用电主体,要与其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产权分界点及管理维护责任,防止因产权关系造成以后安全事故、费用承担等纠纷的发生。对于不在移交范围内的资产,村组织应作为用电方签订供用电合同。要争取实现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社会化管理。供电企业应主动协助县、乡、村各级成立管电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电力设施、资产保护、安全用电责任,并落实好各级管电组织人员的补贴待遇问题,提高各级管电组织履行管电职能、配合供电部门解决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积极性,保证农村电网的正常运行。
2.2共同参与
需要政府支持、乡镇共同参与,保障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移交工作顺利进行,按照详细的移交方案向社会公开透明地开展,将历史遗留问题在早期解决,保障各项实施工作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多措并举,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和反窃电工作。保护电力设施不仅仅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
供电企业管理工作要做细做实,将电力设施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层层包保,加强巡视工作和用电检查,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汇报。同时,广泛进行社会宣传,让群众认识各种违法行为,动员全社会参与,积极配合。实施“警企联手”,开展联合行动,依法规范农电市场,严厉打击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惩治、震慑犯罪分子,创造良好的供电环境。加大企业内部反窃电工作的力度,健全各项制度,严格依法办事,将反窃电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做到“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财力保障和法律保障,依法打击窃电违法犯罪行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3要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先接收健康状况好的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对健康状况差、安全隐患多的不良资产,坚持“先改造或验收合格后移交”的原则,分步完成资产移交。同时严格界定安全责任,划清安全责任。
2.4资产无偿移交
根据相关政策进行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无偿移交工作,让村民理解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无偿移交的优势与好处,更利于农网建设和改造、资产维护和管理,并始终按照自愿移交的原则,签订各项协议开展工作。
2.5按产权关系与管理权限界定
安全责任,并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加以明确。农网改造完成后,入户线以下产权为用户所有,由用户负全部管理责任。对低压电网三级保护进行完善,科学配置漏电保护器;农村抗旱、排涝用电设置专用固定电源;对高低压线路下未达到安全距离的建筑物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实现自身管理责任。对农网改造后的农业用电废旧线路与用户签订安全责任书,由其自行维护和管理,电力企业不承担管理责任。切实做好资产评估工作。资产评估工作应由电力企业牵头,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农村电力资产账面资产清产核资,然后聘请物价、审计等评估机构对评估范围内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对资产评估的结果进行确认。以村、台区为单位对现有集体电力资产(不含用户用电设备)分类进行登记造册,然后在电力企业配合下,通过物价、资产评估部门对原有资产按现行工程造价折旧评估。
2.6真心实意为民造福
农村电网建设目的是提高农村地区电力供应整体水平,为理顺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为民造福。在农村电力资产移交过程中,电力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应协调好农户、村集体、乡镇三方的利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充分发挥他们用电、管电的积极性。对公司来讲不仅要解决好资产移交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样应力所能及地做好农电工的安置和稳定,以利于农村电力资产的基础工作,从而圆满完成农村电力资产移交这项艰巨任务。
3移交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操作措施与相关过程
1.开展资产清查,对农村集体电力的资产进行清查和统计,了解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状况,进而打好工作移交的基础。2.开展资产核审,核算资产原值与净值,将高耗能设备与即将报废的供电设备作为不良资产并清除处理,保障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规模。3.开展资产评估,完成资产清查后,需对所有资产进行评估,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评估和产权的审核界定,按照统一的评估方式与计价标准,防止评估中存在资产估高和估低的情况。4.开展资产界定,按照资产所有权的法律权限进行资产界定,根据主体确定农村农民个人、村镇集体、事业单位等的所有权,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签订村委会和供电企业的协议。
在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管理工作中,供电企业应依托政府电力主管部门,与各级单位通力合作,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制度,以期有效解决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电网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农村低压电网漏电监测系统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5):179-180.
[2]曾庆慧.提高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水平策略探究[J].南方农机,2018(12):157.、
[3]《农电管理》、《农村电气》、期刊2000-2002各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