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覃庆超
[导读] 作为一种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广西柳州市凤阳教学点 覃庆超  545104

摘要:作为一种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需要牢牢围绕教师行为、教师表现开展教学活动。用这样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教师需要做好学生问题解决态度培养,改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效率,这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从实际案例分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前言:新课标中有明确强调,数学教育一定要重视思想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要求让数学题目的选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当然这一要求也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书本以及以生活中的信息材料作为切入点,用形象且生动的情境展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缕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发掘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涵养。
        一、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这里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够了解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看到题目、概念的时候能够想到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发掘问题中的未知概念。教师必须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1]。问题有着多种多样的来源,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以笔者看来好问题除了要具备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还要充满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充满挑战欲望、学习兴趣。在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轻松理解以后,问题才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2].教师需要在合适的契机下提出问题,保持难易度合理。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够启蒙学生,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比如在学习《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提问题、找问题两种方法。提问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反问法:根据教师所讲内容站在对立角度提出问题比如6:10和9:15,难道6:10和9:15比例一样吗。第二种联系实际。也就是根据知识点通过对现实事物进行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比如提出这个问题:小明看的一本书,已知当前已看页码和这本书的页码比例是3比5,假设这本书一共有240页。那么当前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240÷(3+5)×3=90。找问题方法也有两种,首先是从只是源头找,比如比例性质和商是不变的,分数性质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不错的问题。其次是怎样找。小学生对的知识点了解不清楚,无法完整描述,那么就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比如比的性质,学生能够提出:比和分数性质、商不变性质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积极参与形成主体意识
        所谓的问题解决能力说的就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自我再创造、再创新。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3].让学生能够积极、热情的参与到学习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思路和观念,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探索知识,主动学习问题。学生不再被动学习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情境,随后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示其中的法则、公式、定理和性质,活络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关键。
        比如在学习《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展示几个圆形的物体,比如轮胎、面包圈、球,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哪一位学生知道这些物体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很快就说出这些物体是圆,但是不知道如何计算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就是S= π r^2。当然教师也可以不直接展示公式,而是展示π,并介绍π,展示r告诉学生r是圆半径,随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得出面面积以及计算方法。当然考虑到一些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此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比如用一些例子,给出数值和最后的答案,但是不告诉学生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推导出面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让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学中不可以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和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典型、生动材料,使学生能够大胆,直接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启发自己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学习《分数除法》知识的时,周知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很直接的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方法演示如何推导分数乘法,将其变成分数乘法,后得到答案。随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反向操作,验证笔者所推导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准确.学生自己用实践的过程验算,最后得出答案。
        结语: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启发心智和思维的学科,教师绝不能只考虑培养学生的知识,师需要将重心放在学生思维培养,开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小武.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20(17):131-132.
[2]林培川.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7):139-140.
[3]魏富元.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8):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