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问题与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蔡春菲
[导读]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两声部合唱作用非常突出,但问题也非常明显。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实验小学  蔡春菲 365400

摘要: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两声部合唱作用非常突出,但问题也非常明显。如果忽视细节处理,就会影响到最后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两声部合唱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行建议,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问题;实践
        前言:在小学音乐中,两声部合唱是很重要的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开发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对于两声部合唱教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教师需要慎重处理。
        一、两声部合唱
        所谓的两声部合唱,说的就是两个声部一同演唱一个歌曲,要确保两个声部声音足够和谐,就好像两个声部是同一个人唱出来的一样。两声部合唱能够充分表达歌曲当中的情感以及思想[1]。并且表现效果好、力度变化大,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正因有着这样的优势,所以才会成为最适合儿童演唱的合唱方法之一。小学音乐在合唱教学中需要重视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非常突出。
        二、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问题
        (一)基础问题
        众所周知小学音乐从一二年级就已经开始合唱,合唱教学中因为总音乐课时比较少,所以学生并没有过多的时间练习。学生本身就不具备良好的知识掌握能力,因此两声部合唱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合唱能力并不过关.学生缺少合唱意识,并且听觉培养、合作精神、音准、沟通能力很差.这些会成为两声部合唱最大的难题.合唱训练中,学生没有集体意识,并不考虑合唱效果,也不愿意倾听其他声部的发音。学生自顾自的唱歌让合唱变得非常混乱,并不能保障合唱训练效果。教师如果从基础讲解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原本就不够用的课时会因为这样的情况变得更不够用。
        (二)个体差异
        歌唱教学中,有些学生先天优势明显,所以合唱中十分顺利。可是有些学生能力水平、音乐基础、唱歌习惯以及先天条件之间的差异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表现.学生合唱的时候不仅会出现精度差异,同时也会出现声音声部不和谐问题,影响学生兴趣培养。以上问题成为了合唱教学最大的挑战。举例来说学习进度方面,学习能力出色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础能力差的学生会在对比中出现自卑、沮丧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习兴趣。
        (三)训练问题
        虽然两声部合唱并没有很高的难度,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仍旧非常困难。这是因为两声部其实属于长期性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2].需要随着学生的团队意识、歌唱习惯不断成长和完善以后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以小学音乐教材结构来看,低年级教材和高年级教材之间的跳跃性非常明显.学生前期合唱的时候如果没有打好基础直接进入两声部合唱就会让学生陷入困惑与麻烦,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合唱训练效果.学生因为感受到了学习难度,所以最后的教育质量无法令人满意。
        三、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方法
        (一)加强基础训练力度
        为了保障两声部训练效果,就需要学生有合唱意识、合唱基础,比如正确歌唱习惯、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两声部合唱中,一定要重视这样的问题。教师平时需要做好基础训练、巩固训练[3].当然考虑到基础训练过程十分枯燥与无聊,所以对于本身好动、活泼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兴趣。教师教学中一定要用更趣味的合唱训练方法,用一些游戏使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产生热情。在学生充满训练热情以后,自然会主动积极合唱。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倾听的正确思路,在合唱作品中鉴赏作品,增强合唱理解深度。比如在学习《幸福花儿开心上》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搭配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营造趣味的学习环境、教学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边拍手边合唱。学生在趣味十足地合唱过程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合唱的意义。再比如学习《采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弯下腰,弯一次腰唱一句歌.趣味性十足的活动深深吸引着每一名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二)层次化训练
        众所周知两声部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长期性任务。为了避免因为跳跃性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出现障碍,训练中教师就需要细化训练内容、训练难度、训练任务。以循序渐进原则安排学生的实践训练,确保效果达标。比如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音乐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模仿和辨别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各种声音之间的区别、不同。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渐渐形成合唱基础,打好基础素质。中年级阶段,教师需要体现出训练的过渡追求,教师可以用轮唱训练方式改变学生演唱方法、思维习惯,让学生掌握两声部的合唱原则和思路。学生有了这样的过程渐渐把握了合唱方法,能够形成扎实的能力。
        结语:在小学音乐中两声部合唱其实难度不大,只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那么学生就能够掌握知识。教师需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解决学生的基础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秀伟.试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音乐,2020(05):67-68.
[2]廖庆红.小学音乐课上趣味性发声练习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20(12):181.
[3]汤立霞.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2):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