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更好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力方面的需求,电力配电网应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而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有利于加快自动化变革速度,扩展自动化技术使用功能,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缓解当前社会供电需求紧张状态。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1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网是从输电线接受电能,并将其再次分配给各个用户的电力网,也称之为配电系统。配电网处于整个电网的末端,一头连着输电网络,一头连着电力用户,直接连接到政府单位、企业以及千家万户的用电设备和电器设备,所以配电网是整个电网中分布最广、电力设备最多、线路最长的系统。根据《DL/T814-2002P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划》中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力信息、电网结构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在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或者发生故障情况下实行检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包括整个电力企业和配电系统的数据管理、控制保护,是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一体化的系。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城乡配电网改造的重要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两部分。馈线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对馈线终端快速处理,从而实现馈线自动化管理。配电管理系统是对整个配电网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电网的自动化管理。
2电力工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2.1光互连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光互连技术主要运用于继电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利用探测功率限制扇出数,主要优势是改善以往平面、电容性负载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集成度,特别是在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运用作用。而光互连技术的应用特点主要是在无电磁干扰以及频带宽地,为数据提供更多可传输方式,利用电子交换技术扩展互联网络范围。另外光互连技术还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对电力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自动整理,同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以及故障存在的位置,引导相关维修工作人员在最快时间内进行故障处理工作,减少因故障带来的损失。
2.2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对于配电网来说非常重要,是其中非常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利用对配电网的电路进行控制,在电网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将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分化,保证各个电网的安全问题。下面通过对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1)就地控制。就地控制是我国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其发展的初始阶段。通过利用本地线路上的配置设备进行配合控制,判定区域内电网的故障情况以及故障位置,在电站的出线口安装重合器或短路器,线路上安装重合器或分段器,这样可以及时的确定出现故障的部分,及时隔绝出现故障的线路。更好的、更快的进行电路恢复。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电网迅速发展铺开,在这种投资小、技术简单、见效快的方式下,迅速的形成庞大的电网系统。(2)远方控制。远方控制是继就地控制之后的一项自动化电网监测和故障判断控制方式。利用相关的监测设备,实施远程的线路监测控制,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在这一阶段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进行电路信息的采集,然后传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反馈。最后由判断单元的判断算法进行判定后,得出最终的结论。及时让电网的相关工作人员看到,进行接下来的相关动作命令,这样可以更加及时有效的对电路网络中的故障进行判断排除。及时修复网络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国的电网发展有着极为关键并且重要的影响。
2.3PLC自动化技术
所谓PLC技术,简单来讲就是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继电接触控制技术,以此来对电网技术进行控制、储存等。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建中,主要由主站、远方终端单元、线路传感器、远方控制SF6以及通信电缆这五方面构成。其一,在变电站施工现场安装远程测控终端装置,主要负责采集开关状态两以及模拟量,通过专门设置的传输通道传输到主站系统监控中心;其二,远程测控终端装置还可以根据相关操作人员的要求进行遥控,之后将操作结果返回至主站系统监控中心;其三,PLC自动化技术能够对存储器中的可编程序进行控制,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处理等程序,在最快时间内进行数据传输、转换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合理控制配电网运行状态。
2.4在配电网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具体策略
(1)完善数据收集与监测技术。数据收集是确保自动化技术充分应用的一个重要要求。现阶段,配电网中线路诸多,加之线路间的负荷量、运行情况等均存在差异,因此需对这些数据详细收集,确保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配电网线路应用实际状况,避免意外事故。数据有效收集之后需对其进行监测,且对数据进行检测,只因自动化技术主要依赖于检测数据来展开工作。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必须实现对供电、用户输入和输出装置数据的监测,确保供电质量。(2)强化配电网建设,确保其实现运行、管理自动化。配电网运行、管理自动化需从如下2点来实施。第一,运行自动化。配电网运行自动化技术主要以提高运行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可见,实际价值不容忽视。首先,需对数据实现有效采集和监控。主要通过SCADA系统采集、监测电网数据,确保计算机界面、配电网运行协调。第二,管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技术充分、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其中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均属于管理包括内容。以设备为例,可以依托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绘制地理图形来呈现位置、设备的精确性。以检修为例,可以依托于检修计划,确保检修质量进一步提升。
3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加强各个部门沟通和联系,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构建系统化工程。充分契合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前沿的技术手段,编制完善的方案分批操作。由于当前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对于供电网内部信息交互及设备环境要求较高,应该做好系统的灰尘、高低温、腐蚀、雷电过电压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更好的满足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要求。另外,推动电力工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程控制功能,改善传统技术不足,提升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使用效率,维护个性化终端可靠性和稳定性。设立备用电源,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备用电源可以正常使用,促使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正常稳定运行。配电网自动化管理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运行成本,充分掌握网络实际运营情况,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优化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降低设备故障几率,维护电力系统配电网稳定运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面向于城乡配电网,属于当前社会一种较为重要的改造技术;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都属于配电自动化,而配电技术的应用是确保配电自动化的关键。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不断拓展,在此背景下,确保电力供应机制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需高度重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寒松.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88-189.
[2]文武.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7):106-107.
[3]李兴旺.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安全运行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