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网故障分析及其消除对策 谢锋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5期   作者:谢锋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压配电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对低压配电网技术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提升供电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需要针对中低压配电网转换装置进行研究,这里便体现出开关保护装置的重要性,也是我国电力行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发展课题。因此,本文针对低压配单网总开关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理论层面来说,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线路的整体稳定性;从实践层面来说,能够合理提升开关保护装置的智能改造效率。
        关键词:低压配电网;故障分析;消除对策
        引言
        在电网中会存在着一些结构的不合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网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低压配电网电压质量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设备使用的时候性能会有一定损耗。在这样的环境下,本篇文章针对低压配电网电压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提高低压配电网质量和低压配电网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提出优化措施。
        1低压配电网总开关保护装置应用现状
        目前低压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案为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型、电流时间型、智能分布式,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为长延时、短延时、瞬时、接地以及失压脱扣,当低压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时,如果中压配电线路中出现故障情况,则会对低压总开关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效果,这样便会导致在低压总开关失压或欠压跳闸后无法进行自动合闸。此外,由于供电企业所选用的各类设备与材料来自招投标环节,这样便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材料与设备与有效契合,这样也会影响到低压配电线路中开关保护装置的作业效果。目前低压总开关遇到失压欠压跳闸时因为逻辑的匹配问题无法与中压的自动化保持匹配,导致恢复送电时间长,供电可靠性低,用户停电时间长,从而引发客户群体的不满情绪,而且保护装置功能单一,无法根据实际的用户端的差异性需求在配变缺相运行时自动切除负荷,造成变压器长时间缺相运行,危害配变健康和用户三相用电设备特别是电机,多数地区甚至选择将低压总开关保护功能关闭,这又给电网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2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
        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还增加电网功率损耗,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有效治理配电网低电压问题,需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1)农村地区用电面积较大,但配电网电压等级以20kV左右为主,因此在负荷高峰期,电压会大幅度变化,造成低电压现象。(2)某些地区的用电规划较差,如忽略工业用电情况等,因而出现负荷增大的状况,导致电压下降,形成低电压现象。(3)配电网电压损耗与无功功率密切相关,无功功率不足时,线路上的电压损耗增大导致电压下降。(4)在对农村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没有提升配电容量,导致电压水平下降,同时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不到位,致使配变运行中出现三相不平衡、电能质量不合格等问题。(5)缺少专业人员对低电压问题进行分析,也缺乏专业的监测手段,使得配电网低电压治理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3低压配电网故障优化
        3.1无功补偿容量增加
        低压配电网在进行较为全面以及系统的规划时,低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需要针对性的合理布局,分散补偿和就地补偿两种方式相结合。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互结合,将分散补偿作为主体;高低压补偿相互结合,把低压补偿作为主体;调压和降损相互结合,把降低损耗作为主体;静动态补偿相互结合,把动态补偿作为主体。可以将电动机的无功补偿先行实施起来,电容器和电动机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缩短,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若没有办法就地补偿,那么就选择就近补偿,将无功电流所流过距离最大限度的缩短;还需要把异步电动机的运用加快,使无功功率的产生减少。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家用电器都被广泛的应用,这些家用电器的功率数值非常低,将一些电器功率较低的地区电压降低,可以作为家用电器无功补偿的一种方式。
        3.2采用大数据配电网调度管理
        配电网的调度管理模式可以实现配电网更高质量的运行,对于电压质量的稳定状态可以实现随时性、实时性的监督控制。基于生产信息、市场调度、EMS数据以及电压状态等数据实现有效的传递,实现数据的高效率应用的同时,需要针对数据的应用过程、状态提供安全性防护,最大程度地维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在保障网络体制稳定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建设工作。在构建网络架构的同时,需要针对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核心、应用途径等全面掌握,并最大程度地提升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在物理层,需要做好环境方面的控制,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明确机房地板以及相关防静电功能特殊材料的选择,在采用适宜环境的温度控制标准以及空气压力控制标准的同时做好机房环境的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5到30°之间、压力在80到108kpa之间。在设施安全性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电源、屏蔽机柜以及服务器等多种设施的安全性,需要做好机房内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同时针对机房内及其周边做好全面的监控,规避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对传送载体而言,集控站等电力相关平台可能会因为电磁影响出现改变,所以在具体建设期间需要应用双绞线方式进行屏障,规避回波形成的额外损耗。
        3.3开关保护装置智能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本次设计的总开关保护装置智能化改造方案通过对低压自动化控制模块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解决低压台区由于不同低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带来的技术难点。改造后的保护装置通过低压自动化控制模块对台区低压负荷总开关进行统一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后,进而实现对低压台区的遥调、遥控、遥测、遥信的自动化的技术需求。此外,低压自动化控制模块通过保留中压自动化的电流时间型、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型的模式之外,还增加了对无压分闸、过压分闸、低压分闸、有压合闸、失压合闸的专业化定义内涵,这样能够实现中压故障恢复供电后低压总开关可以自动重合闸作业,可以减少停电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损失,还可以保护配变健康和用户三相电气设备安全。根据用户类型的需要选择是否投入漏电、接地保护,可以有效切除低压配变网故障给电网带来的危害,使得低压台区的供电体系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
        3.4防止电力设施被盗现象发生
        在低压配电网中,电力设备被盗会对低压配电网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低压配电网维护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电力设备被盗几率。另外低压配电网在建设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更好的保证低压配电网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低压配电网线路的稳定运行能够对各类故障情况进行防治,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线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文针对低压配电线路保护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研究,首先介绍了低压配电网总开关保护装置的应用现状,并且总结出相关问题,其次针对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化改造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能够看出,开关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改造措施可以有效实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鹏.380V低压配电网故障分析及其消除措施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08):72,76.
        [2]王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7,(11):92-93.
        [3]卢振钟,王瑞平.快速抢修指挥管理运行体系建设经验分析[J].农村电工,2016(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