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勇
[导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   王勇  443623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新课程的目的是重视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得到较好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变化,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通常会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强行的传递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比较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第一,教师在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运用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这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得到尊重.同时,教师在过分主导课堂的情况下,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和陈旧的。教师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并没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欲望,影响了学生最终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失去了信心。第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经常是从自身的教学进度出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针对性的解决,就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2优化措施分析
        2.1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较大便利。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由于大多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并及时掌握,对知识进行消化。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前提条件。例如,在小学圆的周长教学中,可以先将圆形的周长拉直,形成一条直线,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圆形的周长概念.在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讲解公式的由来,由于每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任意直径长度,并形成对应的圆,再将这个圆的周长拉直,用圆的直径去测量圆的周长,得出结果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而这个3倍多一点就是圆周率,直径与圆周率的乘积就是圆的周长。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让抽象画的知识更加具体化,能够让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将难点简化,能够确保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2.2开展问题导学法,为学生提供明确方向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此,教师为让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明确和清晰的思路,就可以实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学习的欲望会随之提升,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载体。同时,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的重要载体.教师关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创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小数的加法减法和整数的加法减法存在哪些的差别呢?”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明确的方向。学生在学习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就会从多个层面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这样,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了清晰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在生动和形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2.3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接受知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外界事物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习中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与学习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探究与学习。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入新课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情境创设如下:在森林王国要举行一场“谁最聪明”的比赛,在最紧张的决赛阶段,考官兔子先生在黑板上列出了两道长长的算式,台下的选手匆忙地进行计算,算式才刚刚写完,小猪就已经把正确答案计算出来了,这引来了大家的一阵惊叹,小猪平时在大家看来是最笨的,竟然赢得了这次比赛,在对小猪进行赛后采访时发现他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的师傅山羊老师给了他锦囊妙计。那么,到底是什么好法子让他在比赛中获胜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揭开这个谜底。这种故事情境创设的课堂导入方法,能够在教学的起始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积极的主动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接受新的知识。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主体。并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分层教学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学难点简化,因材施教,以便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祝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5):163-164.
[2]春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08):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