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意蕴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吴生元
[导读] 所谓生态伦理,指的是人们处理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其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城南小学 吴生元

摘要:所谓生态伦理,指的是人们处理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其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了促使当代儿童从小便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很多优质的儿童文学课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蕴意,能起到教育儿童、引导儿童的作用,促使他们对生态保护有正确的认识。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课文;生态观
        前言: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在小学课文中有意识的融入生态观念,可促使儿童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些课文也具有一定的童趣,可帮助儿童从小形成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为社会生态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讲述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各种行为都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规律,所以给人们自身也带来了不良效应。生态伦理要求人们维护自然规律,不能产生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要尊重生态节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描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会学生要保护大自然。举个例子,三年级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讲述了一把小斧头导致村子灭亡的传闻。原本这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小村庄,有着枝叶繁茂的小树林和碧波盈盈的小河,而且空气也非常清新。但为了金钱,村民们用斧头砍伐了小树林,造成了村庄的生态破坏,甚至走向了毁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关于小村庄的美丽原貌,询问学生:“是什么让小村庄发生了变迁?”从而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讨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1]。
        二、歌颂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维护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歌颂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维护,向学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现出一定的生态意蕴。比如在三年级课文《燕子专列》中,讲述了90年代初期的瑞士,因为气温越来越低,所以飞回来的燕子无法生存。于是瑞士人冒着严寒寻找燕子,用列车并将燕子送到暖和的地方。小姑娘贝蒂也参与到了其中,她不畏严寒,用行动去救助小动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贝蒂作为榜样,学习她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生命的故事。再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先讨论贝蒂的做法,并根据这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写一篇感想,鼓励学生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最后再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同时在班上进行评讲,使得学生拥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成为维护大自然的使者。



        三、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课文体现了人与和自然的关系感悟,能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教师要对这些课文进行一定的剖析,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比如在三年级课文《灰雀》中,描述了列宁寻找灰雀时开导小男孩,促使小男孩学会保护动物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学会爱护自然、爱护小动物。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生态观念有所体会,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也要让学生分小组思考这些问题:1.为什么说小男孩是诚实的?2.为什么列宁没有直接让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3.送回灰雀之后,为什么小男孩会感觉愧疚?学生在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讨论了自己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心,教师也可在班上组织一次“珍爱小动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由的发言[2]。
        四、拓展和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对教材中蕴含了生态伦理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拓展,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然观、生态观、价值观。比如在学习六年级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这篇课文是很好的环境保护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中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世界的资源匮乏状况,从而对“只有一个地球”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在上课时,要促使学生根据课文预习导读和课后思考题进行讨论:1.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了地球的状况?2.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太容易破碎了?”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好地球。在课后,教师可以将课文拓展至“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别的星球”,让学生进行搜集资料、思考分析,了解到“除了地球之外,没有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展现出了课文的生态伦理意蕴,也开展了教学的拓展[3]。
        五、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生态伦理的作品,教师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元素,强化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环保意识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何海春.生态美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0(09):106-107.
[2]陈玉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美学的价值及应用[J].华夏教师,2020(01):26.
[3]成晓红.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