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构建有声有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乌妮尔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乌妮尔
[导读] 在小学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同时运用各种手段来丰富课程资源充实教学过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教学研究室  乌妮尔

摘要:在小学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同时运用各种手段来丰富课程资源充实教学过程。比如影视资源,绘本故事,儿童歌谣等,这些手段都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时代及地域特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道德与法制知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绘本资源;儿歌资源;生活资源
        一、通过绘本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小学阶段绘本深受儿童喜爱,同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绘本故事通常分为正文绘本和副本绘本。正文绘本主要是教材的一个栏目,而故事场景就是副版绘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让绘本故事更加生动精彩,同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学习“风的朋友”时,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将不同情况下的风声录制下来,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环境下的风所发出的声音不同。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各种形态的风,进而掌握风的特点。通过绘本来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学生能够闭眼感受,在脑海中想象出风的形象。再比如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态度时,通过卡片的形式来呈现一些情境,这些场景时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的真实折射。道德与法治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元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绘本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回顾自己是否出现类似的马虎行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新闻和故事绘本,对于绘本故事中折射出的一些不良习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进行讲解,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同时意识到自身如果粗心大意会给他人及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进而提升完善自我的意识。逐渐在生活当中改变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二、通过儿歌资源,进行道德法制教学
        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很多的儿歌,儿歌简单明快,同时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同时儿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也穿插了不少的儿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儿歌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在学习“请帮我一下吧”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创建一个类似的求助情境。比如“有个小朋友总是求帮助,衣服丢了不会找,跳绳不会一直哭。“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对应的画面,此时我在提问谁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是不是遇到事情都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呢?学生会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同时在总结答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我是否遇到类似的情况,以及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否给予了他人帮助。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哪些困难需要学会自己克服,哪些困难需要求助他人。
        三、结合乡土资源,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
        通过乡土风俗也能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我国传统节日非常多,但因为气候及饮食的差异,各地的习俗南北方也很差异较大。尤其是南有年糕,北有饺子之说更是体现出了南北方之间饮食的差异。春节时期在南方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做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吉祥如意。而逛花市、行花街,在广东是比较流行的春节习俗。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结合乡土文化资源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比如在学习大家一起过新年时,其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村儿童全家团聚过新年的故事,故事当中蕴含了很多的习俗及传统文化。比如包饺子。包饺子属于我们北方的习俗,春节包饺子已经成为经久不变的习俗,也是一家团圆的体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了解我国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让学生掌握春节不仅仅是包饺子,还有团员、贴春联、走亲访友等各种习俗。结合乡土习俗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延伸到其他节日及历史文化等的探究,让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落实教材内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现在的教材每一课时都配有对应的活动案例和图片,这些案例图片比较新颖精巧,都比较符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在教材过程中,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让知识更加活泼生动,主要目的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示范及开阔思路的目的。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此外,教材也是经过各个专家及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精心编制才形成的,所以其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素材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用文本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深层知识,结合新课标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的把握教学目的,进而更好的安排教学活动,设计出教学计划,构建巧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理论知识也比较匮乏。因此对于各方面资源,以及事件的理解比较片面。此时教师应该充分整合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充满活力 。
参考文献
【1】章影影. "三整一创":构建有生活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0(02):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