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秦晴
[导读] 在社会发展进步之下,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树立正确身心健康,便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对学生心理情况给予正确疏导,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下开展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

武隆区火炉中学校  秦晴  408512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步之下,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树立正确身心健康,便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对学生心理情况给予正确疏导,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下开展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在心理学发展角度下,如何根据初中学生当下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角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效果,从而逐渐让学生在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下开展了错误的学习行为。所以,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身心健康,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学生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帮助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之下开展主动性学习。
        一、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初中学生在班级学习之中,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时候学生自我比较严重,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有效性.在当前初中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人性本善的心理特点应该成为学生的主流思维,但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中却难以发挥这样的本质,很多时候都是家庭教育过于溺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也有恃无恐。
       第二,许多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很多时候很难具有正确的判断思维和自控能力,总是喜欢做一些不够成熟的事情,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过于头疼。一般初中学生通常都认为自己长大了,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以大人的姿态来处理学习和心理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学
        1注重对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第一,在初中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心健康,便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之中积极树立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能够具备自我修复和自我塑造的能力,进而吸收教师在日常过程中所传授的心理处理技巧,完善学生在进行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



       第二,初中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与改革之下,科学挖掘与探索合理的教学资源,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再具体实施与设计过程中,初中教师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于学生多元化心理需求,给予多样化的教育解决方案,让学生懂得如何正视自己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改进,实现对学生健康身心素养水平的提升。
        2注重初中课堂心理健康资源建设
        第一,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心理情绪时,应该依托学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构建一个具有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校园文化潜在的教育功能与教育资源。从初中学校校园文化构建来看,其包含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以此彰显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自身精神的树立价值。所以,初中教师便需要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让学生不断树立符合校园文化的精神世界,以此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懂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打造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二,关注学生的同伴群体。初中生当中会出现小团体现象,因此团体的发展对个人发展有促进和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关注小团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使学生个体在此影响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注重对社会媒介当中教育资源的挖掘。初中生在校园时间比较长,其思维意识的形成会在较大程度上受校园文化影响,但是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能够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局限在校园中,同时也在社会中。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社会媒体当中教育资源的过滤以及挖掘,并且摒弃一些社会中消极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为初中生健康心理形成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需要积极引入心理学知识内容,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对学生过于压制的心理教育方式。通过心理学引入,能够在分析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之下,给予学生正确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能深刻认知到自身身心健康水平,进而愿意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中渗透自主性思维,以此通过自主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导向,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张慧霞.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向的启示[J]. 科教文汇,2008,(29).
[3]潘孝富,程正方. 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