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新视角 童心飞扬新高度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林斌斌
[导读] 如果说阅读教学的改革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那么作文教学改革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跟随心走。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小学 林斌斌

        如果说阅读教学的改革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那么作文教学改革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跟随心走。一切要从心灵开始,从简短的遣词造句转入培养丰富学生的心灵上,从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开始……
        一、贴近生活 丰富心灵
        “文贵深,意贵新”,如何注重学生的心灵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出富有新意和个性的作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看到了问题的实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小学生活作文指的是:小学生把家园、校园及村坊街市和社区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向往和梦幻,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地真实自然地记录、倾吐和交际的过程。这样的生活作文应当是学生真实生命的组成部分。
在习作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种表达的愿意,有一种冲动,想要赶快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到这次习作很有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唤醒以无意识为主积淀,使学生感到这次作文有不少的内容可写,自己可以选择最好 的表达方式写好。
        二、开放教学 释放心灵
       所谓开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大语文”,把注意力投向广阔的生活,把社会作为课堂,就是去感受时代气息和把握时代脉搏,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摆脱传统的教学中条条框框的桎梏。
        《新课标》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型教学。
        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求异思维能力,改变以往的思考“常规,进行“多向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火花、大胆想象、独特的见解、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在作文中的求异思维能力,改变以往的思考“常规”,进行“多向”思维。应让学生感到在作文总体会到新颖的作文给人一种愉悦感,觉得文章写的与众不同才有味道。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求异”方法。
        同一素材、如果以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创作,选材和立意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了。大凡优秀的教师会在习作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独特体验,捕捉瞬间的“求异”灵感,及时用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出新求异,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在不同见解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求异”氛围。在此氛围中,使“求异”思维萌芽、生长。
        儿童面对的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往往自然而然地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作文的开放教学,需要强调的是观念上的开放,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引导学生对各种现象进行思考、讨论,领悟到正确感受和认识生活的观点和方法,写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作文。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提炼出有价值的作文材料。


例如:有学生从“书本”想到晚上躲到被窝里看书的故事;另一个小组从“行为”一词展开联想。根据生活经验,改编并表演哑剧《胖妈妈大孩子》,我问学生“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吗?”学生们打开了生活中的记忆大门,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生活中挨打或如何巧妙地躲过“暴风骤雨”的趣事……还有小组从“歌曲”、“图形”进行联想,就地取材。
        看来,作文指导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力求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说好写好,鼓励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是情感的贫乏,读到的也将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
        三、“亮点”分享 点亮心灵
        《新课标》也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斯金纳把“信息及时反馈”作为教学的头条原则,叶圣陶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新的作文教学提倡教师把评改权还给学生。让修改成为习惯。
        对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情感的结晶。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独特体验,是我们当今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因此,我提倡在学生“交互型”评价习作时,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地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重视作品中富有时代特征的个性。既可以大到选材立意,也可以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是“亮点”的挖掘对象。
        在展示“亮点”后,再拓展“亮点”。也就是挖掘“为什么有如此的亮点”。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批改,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他们自改能力得到培养,达到“修辞立其诚”,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因为由此及彼,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由他人之长联想到自己之短,由语文学科辐射到其他学科,课内联系到课外,从中在赏识与评价中学会了如何习作,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如,有学生这样评价:“从作者的自言自语中,我体会到爸爸的愉悦心情,别具一格。”、“文中引用诗句非常得当,说明作者积累知识多,值得学习。”、“小作者的想象合情合理,特别真实。”、“动作的描写细致生动,充分体现特点”。
         作文互动交流时,随机评议,及时反馈调控,在评议欣赏中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局面.作文的内驱力就会得到长久的维持和强化,作文的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习作将在自己、同学、老师多方面力量的指导下,热情地鼓励中,殷切地期待里,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全面提高作文素养。“交互型”习作评价,真正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珍视学生个性,正是珍视尊重教育生命的体现。在作文评价中,学生的习作劳动成果就会受到充分的欣赏和肯定。
        在作文教学中,别忘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人、景、物、事,用心灵感悟人生,自觉地追求创新思维,彰显个性潜能,将自己的真切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习作中历练文笔,在文字中升华灵魂,创出个性化作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