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型分析及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李敏 谢娟宁
[导读] 小学数学包含不同的课型,每一种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所区别

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李敏   谢娟宁

摘要:小学数学包含不同的课型,每一种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所区别,为了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掌握数学课型的设计要求及具体策略,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彰显不同数学课型的教育作用以及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型设计
        一、小学数学课型设计原则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的逻辑性较为明显,不同知识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之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数学课型之间的相关性,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保障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及策略,充分凸显不同课型的指导作用及优势,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要求和学习技巧。在设计不同课型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遵循具体的设计原则。首先需要保障针对性,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将更多趣味化的教学元素融入课型设计之中,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状态,充分体现课型设计的层次性和适量性。其次注重开放性,在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应该布置课后练习题,习题的精简性和开放性是基本要求,这一点能够保障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老师课型设计的引导之下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
        二、小学数学课型设计策略
        不同课型的设计策略和设计要求有所区别,老师需要在遵循传统设计原则和理念的前提之上进行灵活应用及分析,掌握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核心及重点,其中算理课和活动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老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精髓,进而产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意愿,主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一)小学数学算理课型设计
        在素质教育不断落实的今天,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备受关注,同时在实践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算理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需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


首先,在开展数学算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以趣味性课程设计为依据,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各种趣味化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关注不同算理教学板块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知识接收情况,了解学生的算理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授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需要关注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有效应用,分析数学算理课型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融为一体,明确后期算理练习活动的设计要求,给予学生各种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情境感知的过程中降低个人的理解难度,充分调动个人的各个感官,对所学习的数学算理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以简单题海战术为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练习,过于注重计算题的数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水平。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经典习题,浓缩学习精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事半功倍,进而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掌握适合自己的算理学习策略,提升个人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型设计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逻辑性和应用性较为明显,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需要注重活动课型设计,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障碍,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和态度,给予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活动研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以及理解,突破个人在自主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其中活动课型设置符合数学这一学科的鲜明特点,能够充分彰显数学学习的思考性、实践性以及科学性,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规律以及全过程,分析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数学学习基础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遵循开放性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探究活动,进而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老师需要先列出基本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小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还有待提升,对这一公式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和浅显,对此,老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自己操作不同的工具,了解圆锥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演示以及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之中对整个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另外,这种开放式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释放学生的天性。
        三、结语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不同课型设计的形式以及要求有所区别,老师需要遵循针对性以及开放性的教学原则,了解趣味性以及开放性课型设计的具体内容,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充分肯定学生、引导学生,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参考文献
[1]耿玲.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J]. 知识文库, 2017, 000(024):P.67-67.
[2]沈增峰,徐倩.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练习设计[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8(6):55-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