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周娟娟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要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周娟娟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要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本文选取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年级
        在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训练,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因此在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系统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增强教学生动性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自身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明显增强,在阅读学习中按照教师的指导能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优化阅读教学效果,有意识的从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角度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生动性,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将相和》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综合分析文本内容就可以选择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小组演绎活动中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赵王、亲王等,将完璧归赵、秦王鼓瑟、赵王击缶、廉颇负荆请罪的文本故事情境充分的演绎出来。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将个人情感代入到不同的角色身上,在生动形象的演绎活动中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文本阅读感受和体验,对于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全新的认识,体会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感,促进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情境演绎中为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1]。
        二、问题引导,突出思考深入性
        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具体按照教学内容设置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突出阅读学习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保障能快速的获取文本信息,增强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引导性问题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如“圆明园本身有哪些价值?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哪些损失?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你觉得圆明园的毁灭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找准阅读的关键点,对文本表达的内容能形成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说一说课文的文化意义和家国情怀教育意义,能进一步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在阅读教学基础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利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2]。
        三、情感驱动,激活学生体验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情感驱动作为支撑,只有小学生能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学习相关课文内容和解析相关课文内容,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3]。基于此,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教师可以尝试有意识的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角度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情感体验的条件,保障情感驱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祖父的园子》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对祖父的情感,辅助学生有感情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与祖父的故事,如与祖父一起爬山、与祖父一起下棋,激活学生的快乐情感体验[4].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与祖父的故事阅读文本内容,深切体会“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段落所表现的作者与祖父的情感,在情感共鸣的作用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教师可以设置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活动,具体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进行创作,说一说自己与祖父的故事,将自己的情感在班级中分享。如此就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也会进一步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构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体系,从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和情感驱动的角度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解析,能挖掘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有效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2]曾鹏.讲究方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以《触摸春天》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6):81-82.
[3]刘福永.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49-50.
[4]梅德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85+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