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湖中学 侯一萍 430077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等问题,结合教材与学生相结合从而提高核心素养的一系列策略,提出了如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一是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二是运用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三是培养问题意识;四是问题化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
前言:最近几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持续提升,学生要建立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基本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重要品格,也是现代教育发展基本方向。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新型现代生活方式的出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数字化环境思维方式作为培养目标,能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有效提升,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将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日常教育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这是高中信息技术高校课堂构建根本目标。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1.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强弱上。因此,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意识。
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会逐步提升。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本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给出学生不同风格的一些电子文档,让学生利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档进行指定格式的编辑排版,最后达到指定的任务要求。通过引导对文档进行版面设计、文档布局、修饰等要求,让学生掌握文档编辑排版的知识和技能,就能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创造力。
2.运用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探究知识,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具体实践;第三个环节是感悟知识,领悟提高。其中,实践探究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这一环节的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上,从而提升学生信息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探究,可以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信息技术运用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进行解决,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中,不仅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更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遵循教材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体验,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利用好这短暂的40分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社会责任,对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有明显提升作用。
1.培养问题意识
对问题的发掘、分析、钻研是得出解决方案的重要过程,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这个环节,那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社会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非常重视。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问题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疑问的空间,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情感交流更顺畅,在氛围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能主动对问题进行发掘和探索,这是实现课堂环境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设置课堂环境要素时,也要设置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集体讨论,在集体交流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学生问题多而杂的时候,这就要求老师要理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思考、相互交流,并将可探究问题确定下来。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多观察,能以更全面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并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得到尊重,引发教师的关注和其他同学的共同讨论,这是实现学生自信心增强、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
2.问题化学习方式
人类从出生开始,总是伴随着问题,对于问题的探索和学习是一种本能,对问题的发掘与探索是人类探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课堂讲授是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但现代课堂讲究将主动学习作为主体中心,中间桥梁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种模式。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问题化学习"展开,能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主线来围绕学习,这就是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模式能构建出自主学习基本流程,对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提出非常重视,可以建构问题主线形式对学习过程及整合落实不同知识类型,通过问题思考、方式探索.经验感悟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果的来之不易。
只有实践得到的成果才是学生能牢记终身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可结合一定程度的高等信息技术,比如,将教材幻灯片制作、Scratch趣味编程等采用创作型讲述模式,让学生独立进行创新实践,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设,可通过对信息技术平台掌握能力提高的方式,实现学生个体对问题的提出、探索与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建构。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时间有限,只有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品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有限时间内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训的无限空间建设,有利于打造学生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意识,为以后信息技术发展培养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丽媛.聚焦翻转课堂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3):101-102.
[2]万飞.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82.
[3]刘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