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姚旺娟
[导读] 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是一项新的教学任务,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制定有效的措施,凸显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教学教育的效率,满足新时期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

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太平中心小学   姚旺娟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是一项新的教学任务,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制定有效的措施,凸显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教学教育的效率,满足新时期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农村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中语文阅读教学又是其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地应用语文的工具性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了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阅读;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教育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其他科目信息的提取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让小学生在阅读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主阅读的效果。所以,在新时期,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立足于这一教学目标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了解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把握这些问题,才能够为制定有效的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观念缺失
        语文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新课改即便是在当前大力倡导甚至是普及的态势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也仅仅是让学生阅读文本,而缺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当中所包含核心素养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阅读以及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观念[1]。比如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仅仅停留在了文本层面,没有让学生对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深层含义进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常规的阅读知识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二)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就会进一步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的设置,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直接导致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做练习题,以满足应试的需要。


这种教学目标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不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自主阅读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挖掘情感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并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通过恰当的引导感受到阅读对象当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将这种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进行碰撞,让学生能够理这种情感元素,通过阅读的方法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让阅读更具有感染力,以此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比如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遍阅读示范,教师的阅读要有感情的阅读,在阅读当中也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特别是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够体现出文本当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到精彩之处,教师还可以用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以及掷地有声的语言,深情并茂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示范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当中,在阅读到同一位置的时候,教师的这种鲜明形象就能够在学生脑海当中呈现,进而学生也尝试着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去感悟文章当中所包含的情感,从而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行情感沟通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二)因材施教,丰富阅读评价手段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感,甚至是思考方式。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单向的评价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阅读评价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调整相应的阅读策略,鼓励小组成员分享一些好的阅读技巧,并且将这些技巧加以应用,能够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要对一个整体进行评价[1]。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和正面的评价.同时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成长。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一步优化小学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秀丽.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策略”解析[J].亚太教育,2019(10):87.
[2]杜香.加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