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操作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吴建怡
[导读] 上机操作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吴建怡

【摘要】:上机操作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Abstract]:Computer ope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teachers should make learning target clear, use different kind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
关键词:上机操作 高中信息技术  目标明确  学习策略
        Key words: computer operatio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ear target  learning strategy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是一项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公民素养.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这一重要技能的关键时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不但能获取该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由于该门课的操作性极强,有效的课堂训练即上机操作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真正领略计算机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获得初步掌握高科技的成就感。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工作都会有所帮助和促进,毕竟信息素养是其实现人生理想的必备助力。
        一、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毕竟“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把理论进行完美的诠释,真正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但因为高中学科众多,学生的时间有限,所以充分利用课堂掌握各项操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该门课程的理论和操作难度都比较大,再加上课程性质局限,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在理论不扎实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完整的做完一套题,更别说及格。如果多次不及格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影响学业水平考试得A等级.根据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农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困难更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接触计算机较晚而且操作经历有限。但是上机操作恰好对学好信息技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训练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2、上机操作的作用
        课堂练习是每一个学科的必要环节,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纽带,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上机实际操作能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转化成动手能力,把抽象变得具体,不再纸上谈兵,天马行空。



        二、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操作的有效性
        1.熟悉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来自于选修和必修教材中的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所占比重超过50%,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要求极高.所以熟悉基本的计算机原理不但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上机操作的必要前提。信息技术理论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设备也在更迭换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练习的设置必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上机操作之前,单独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出题,简单易懂的内容设置可以提起兴趣,也更容易消化,进入套题时,也只做与该内容相关的部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追求内容多,但是一定要做到点对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EXCEL时,函数部分是学生的难点,尤其不常用的RANK函数,学生经常记不住number和ref以及order的作用。于是笔者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区别RANK函数中的参数设置,再结合本班学生的某门学科的近期考试成绩单进行操作演示。学习ref这个内容,必须讲到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的引用,学生一时半会又区分不开,笔者简单粗暴的告诉他们“给钱”,也就是加上“$”符号,才能得出排名。这样在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同时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其更容易接受。
        3.使用多种学习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操作特别熟练的学生,可以另外抛出一到两个有难度的问题或者把下节课的内容提前加进去,让他预先独立完成,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对于操作不够熟练的学生,笔者常常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勇于尝试并通过错误来学习。但在他们真正卡住的地方笔者会加强指导,给予更多帮助,慢慢增强其信心。战胜了挫败感之后他们就会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实现良性循环。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更是如此。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学习在ACCESS中创建查询时,笔者把学生分成面对面四人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使用逻辑运算符来编辑条件,再按题目要求写入条件,检验最终运行结果是否与题目意思一直。小组任务完成以后把成果最好的前三组作品通过教师机向全班同学展示。此外把小组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统一讲解并再演示一遍。久而久之,学生间的凝聚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个人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水平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重视上机操作。要让每节课的目标具体可行,让学生真正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熟练的操作。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6期.张成红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赵奕.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1年87期.胡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