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疑质理 情境感悟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王立新
[导读] 问题导学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问题导学的重要作用,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能增强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八中学   王立新

摘要:问题导学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问题导学的重要作用,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能增强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本文基于问题学习针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组织实践中,数学教师将问题引导与情景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训练,能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创新,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按照新课标要求,十分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探索问题学习的有效应用,为学生做出积极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
        一、生活化问题情境教学
        将问题学习应用到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思想,在生活问题情境教学的辅助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找准学习方向,保障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对“一元一次方程”方面数学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实践应用能力,重点强化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1]。如“如果你骑着一辆摩托车从学校开往图书馆,开始启动时摩托车的速度为2米/秒,并且摩托车的速度以4米/秒的速度增加,请问经过几秒后摩托车的速度能达到10米/秒?”在生活化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学生尝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方面的问题进行求解,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尝试结合函数思想的应用对问题进行求解,也能借助函数图像对问题结果进行判断,在生活化问题情境的作用下,使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二、探究化问题情境教学
        探究性问题情境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有效针对数学问题进行处理。在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点对探究性问题情境进行设计,借助有效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综合效果。
        例如数学教师在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探究性问题情境教学,在情境问题的引导下促进学生逐层次深入思考。在具体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错题训练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因式分解5x2+11x+6=   ”进行计算,然后将部分学生求得结果为(x+ )2 -0.01作为案例进行重点解析,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2].学生经过探究发现出现这一类型的错误主要是由于配方法的应用不够恰当。


以此为基础,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二次三项式配方解方程的步骤,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学生经过探究对这一问题形成深入认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有效探究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保障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
        三、操作式问题情境教学
        操作式问题情境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操作训练的条件,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循序渐进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3]。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操作室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操作指导。
        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参与“截一个几何体”方面的训练,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让学生准备了土豆,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应用,尝试切出来一个立方体,在此基础上尝试在立方体上截出一个几何体[4]。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问题点拨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即“立方体的截面形状有怎样的特点?你觉得如何能截取一个正方形?如何能截取一个三角形?如何能截取一个几何体?”按照教师的指导,初中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实验,自身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操作式问题情境教学效果,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四、热点化问题情境教学
        翻来覆去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和情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学习兴趣流失。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更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更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为数学创新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如在“概率”学习中,可结合新冠疫情计算传播概率。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新冠疫情期间对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的计算方式,然后学生应用概率知识对此进行思考,重点分析如何应用概率知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结合概率知识的应用,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在老师所展示的情境中,应用概率知识你能确定哪些人属于密切接触者?哪些人被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深入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并发挥问题学习的辅助作用,能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引导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探索,保障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质量,切实推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改革逐渐向着科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付兴华.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53-54.
[2]吴徕斌.基于问题学习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8):20-21.
[3]林锋.基于问题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40.
[4]陈泓羽.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