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建设单位既属于投资方,也是受益方,工程应具备何种使用功能、规模大小与质量标准,都由建设单位来决定。工程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效益、技术规范是否合规,运行使用成本是否适宜且使用安全性如何,是否具备应有的功能,都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工程管理,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收益水平。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周期性项目,整体建设周期比较长,投入巨大,涉及到的环节流程多,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质量要求,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必须从项目整体进行规划,合理调配资金使用,通过可靠全面的监督管理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可靠。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要优化建设方案,调配资金安排,确保资金及时合理使用。同时需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通过有效的协调组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力的促进工程项目健康推进。
1建设单位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负责投资开发工程项目,肩负着建筑工程终身质量的重任,可以说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总管理人,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和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工作,涉及报建、审批、施工、交付等工程的全过程,都要参与其中。其职责就是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保障工程质量,获得工程效益,同时也是为本单位发展增强竞争力。
2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施工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处在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引发该问题的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建筑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房屋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参与到房屋建筑建设中,并且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会不顾安全生产,使用大量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并且未能按照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不断下降;其次,房屋建筑工程进入到施工环节,施工未能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并且未能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管理,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第三,在工程的验收环节,管理部门未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验收,在验收时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带有质量问题便投入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2.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若是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便无法对整个工程进行公正公平的监督和管理,最终影响项目建设的总体质量。部分监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偷工减料的行为,不仅造成施工秩序混乱,难以保证施工的有序开展,而且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多以人工操作为主,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水平,有助于减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许多施工企业聘用大量的农民工,一方面是房屋建筑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强度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另一方面施工企业控制工程成本,基于上述原因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未能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在施工中无法按照流程严格的进行操作,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3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措施
3.1做好设计环节的管理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头任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设计也需要通过招投标来确定。
对不同设计单位的方案进行经济性、可行性、科学可靠性的比较选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建设单位要充分、准确地提供工程项目的相关基础资料,给设计单位以做参考,并协助设计单位进行实地勘察。在初步设计中,首先要对建筑的基础形式、平面布置、结构体系、水电走线等进行规划设计并做出项目预算,在完成后建设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修正不合理之处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与设计单位共同修订至最佳方案。
3.2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招聘来聘请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管理方法,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其次,可采取“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组织具备丰富经验、资历高的老工程师开办专业讲座,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来促进年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提升。最后,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其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一旦出现违背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制裁,这样才能够产生警示作用,因此应该坚持而鼓励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推进工程的开展。
3.3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要想全面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则要强化管理能力,通过相关制度完善,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与水平,建立起满足建筑市场规范化发展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施工单位一定要全面创新管理思路,转变相关管理人员及执行人员思想意识,通过新理念的落实,不断健全相应管理机制,从管理上要效益保安全。一是建立高标准的招聘门槛。通过素质与能力的标准建立,提升招聘门槛,以此确保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不断培养自身适用的人才,建立长效人才机制流程,提升相关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二是组建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管理职能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各基层,形成部门、人员间监督制约关系,全面保证各流程环节的安全与质量。根据相关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设立安全员,深入施工各个环节,从多角度查办安全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对安全质量编制成册,并下发到各个岗位,让员工们都了解岗位职责与安全规定,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意识。
3.4革新管理观念,重视品质管控工作
企业应该制订出一套健全的管理条例,其中应该明确管控人员的权利以及应该担负的责任,同时还应该要求管控人员立足在工地现场,主动去察觉问题并解决问题,无论是对材质的检查,还是对作业人员工艺的监督,都应该认真负责,如此才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管控的水平。因此,唯有持续对固有管理理念做出革新,同时将品质管控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品质,从而让其全面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核心单位,做好对项目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协调各方共同推进项目进度,提高管理水平,对工程质量和效益都能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工程中的领导指挥作用,促进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堂.浅谈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J].江西建材,2019(11):191+193.
[2]黄国贵.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应起作用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3):179-180.
[3]王伟.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J].河南建材,2019(03):82-83.
[4]强安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22):14-16.
[5]田志诚.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