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穆楠
[导读] 本课题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应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将中学化学双基资源微课化,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践课堂评价多元化。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穆  楠     830000

摘要:本课题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应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将中学化学双基资源微课化,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践课堂评价多元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关键词:双基资源微课化   多元评价  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评价理念由过去仅关注认知领域单维目标的实现,转变到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的观注点由仅仅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转变到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来。
        本课题组(乌鲁木齐市十三五立项课题SJKY2016Y002)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将中学化学双基资源微课化,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践多元化评价,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权威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也使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结果客观化.学习者既对自己所学的新知识能理解,更学习以一种思辨性的眼光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从而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教学情景一:
        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很多组都产生了不同的错误,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如试管的炸裂,收集氧气失败,废弃药品处理不当等等。
        教师A:怎么说了多少遍都学不会,你们怎么学的啊?气密性应该……,固定应该……,加热应该……,收集应该……
        教师B:这次实验你们做的不错,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都有提高,很好!
        教学情景二: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市级公开课)
        教师:教师在整节课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过程根据目标展开,非常流畅。整节课教师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表达与问题设计十分准确精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准确无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连称“OK 、good!”个别学生回答不准确,则马上请其他同学补充完整.整节课浑然一体,十分精彩!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课堂评价应该评价学生的多元智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使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等.但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两个方面,在现行课堂教学中实现起来十分困难。
        在情景一中,评价主体单一,教师作为唯一的权威对学生做出唯一的评价。教师B对学生的评价看似充满激励,鼓舞人心,但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对象针对性不强,对学生不能起到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A对学生的认知错误给予了逐一评价,但耗时太长,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的个别指导和纠正。更重要的是且不论其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而且自我评价在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中有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在情景二中,在老师精心备课巧妙引导下,学生的回答丝丝入扣,然而教师的评价只是针对被提问的学生,没有问到的学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借鉴,但其非共性的学习状况就没有得到相应的评价和指导。“传统课堂评价方式主体的单一和垄断,使得评价信息出现片面的单向性,学生和教师缺乏交互和沟通,这不利于判断学生认知结果的客观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
        无论以上哪种课堂评价,都过分关注评价教师“教”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评价目标唯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对象不全面,这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程目标就难以落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产生的网络技术支撑,在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对象全面化,评价方式客观化,评价结果准确化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上,“要由过去的仅仅关注认知领域单维目标的实现,转变到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上来;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观注点由仅仅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转变到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来”。
        在学习活动一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课前反思单元知识,形成文字总结。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其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使其对自身知识掌握情况的反思和表达方式呈现多样性(学生的总结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式、图表式、漫画式等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不断动态生成。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不同的阶段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可以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和提高。
        在活动二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在彼此的借鉴中,可以对自己的单元知识反思的结果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一次进行自我评价,找到认知缺陷并及时修补,完善认知结构,同时相互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权威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也使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结果客,化。
        活动三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接受”,只能在教师引导下依靠自己的自主建构来完成。学习者既要对自己所学的新知识能理解,更要以一种思辨性的眼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从而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通过回顾反思进行自我评价,最终可以获得对问题(知识)精髓的深切领会与感悟。
        在活动四中,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人机交互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知识体系性的自我评价,且该评价避免了主观评价的误差,使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而且使教师更准确的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课堂指导的对象更明确,指导内容更有针对性.虽然习题评价这种方式看起来有点落后,但是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不能漠视“基础性”的要求,当然在习题评价中要注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意良好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在习题中贯穿化学与生活、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这些知识通过人—机交互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被学生内化后,为学生能动的探究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活动五中体现了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使教师对班级整体学习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针对性更强,方法的指导更有效,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合理,减少了无效劳动,使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最大化。
        本节课中,多媒体技术及网络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即时得到反馈,同时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使教师对班级整体学习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针对性更强,方法的指导更有效,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趋于合理。
        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合作与沟通,使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借助网络技术下的学习活动中,在多种评价方式的反馈下,使自身的学识得以完善,技能得以提高,情感态度体验积极向上,整个发展过程显得合理有效。

参考书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北京  P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