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信息化分层布置作业及有效反馈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李明波
[导读] 作业作为课堂的教学延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借助作业的布置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探索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作业的布置桥接起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 李明波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的教学延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借助作业的布置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探索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作业的布置桥接起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但传统的作业布置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忽视学生的素质差异问题,因此造成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但最近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由线下改成线上,作业的布置也需要借助一些网络媒介,如超星学习通、钉钉等进行作业的相关布置。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作业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实践化及分层化,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自信的、认真的完成作业。
关键字:高中物理;信息化;作业分层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
        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作业布置都采取的是框架式设计,严重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态度优劣不一,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倡导,人们越来越看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观念,基于此人们对于“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作业设计也是实现分层布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以此来有效改善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一、作业内容分层设计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和综合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展开有层次的选择,尽可能的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目标。同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作业布置,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训练目的等进行分层设计,比如可以将作业分为C、B、A三个层次。C层次的作业针对的是基础概念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书本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时不会出现较大的理解困难,这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心的提升和对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B层次的作业针对的是提高型的题目,它的题量和题目的难易程度都较大,目的在于对基础把握良好的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高,也可以对学生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和理解基础概念进行评判。A层次的作业针对的是综合型的题目,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还能做出深层次的提升,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能有进一步视野上的开阔,丰富物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前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作业设计,然后通过钉钉、学习通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线上作业完成.如C层次的作业为“用绳子牵引的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的圆周运动时,其中的向心力由什么提供?”B层次的作业设计为“在考虑向心力由什么提供的基础上研究绳拉小球在光滑桌面上做的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为什么?”A层次的作业设计为“小球M用细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上的光滑小孔与砝码M相连,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适当的减少砝码的个数,让小球在做匀速圆周圆周运动,则小球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是什么?”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以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做题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
        二、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由于学生从小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对于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清晰的认识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不同表现,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人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层布置。



        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前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综合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等,再对学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了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排比,然后依据排名的区域分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同时将作业的层次分成C、B、A三层。C层次的学生是指物理知识掌握较为薄弱,这部分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占比较为弱小,让这部分的学生完成作业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有一个巩固夯实的效果,使其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类型.B层次的学生是指拥有一定物理基础和学习兴趣的学生群体,在解决一般的物理题目时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的占比为多数,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部分的作业布置时应该是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A层次的学生属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透彻,在物理课堂上表现较为积极,对于物理题目有相当深厚的解题策略。因此在设计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优势,使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外界的知识拓展。比如,在学习《抛体运动》时,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询问平抛运动的概念以及对教材案例的分析理解;B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抛体运动的研究历程,结合书中的实验,分析两个小球同时落地中间有怎样的联系?”;A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学生结合书本中的实验,研究不同情况下两个小球下落的情况分析,讨论两小球的运动有怎样深层次的联系?研究用数学建模方式讨论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当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优的知识技能提升,鼓励学生有效的完成作业的布置,最终提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
        三、依据时间进行作业布置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基本是课后进行,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知识后通过做作业来巩固课堂上的学习成果,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不能保证,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会感觉到极大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会出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慌和不自信,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进行作业设计,将其设计为课前、课堂、课后的作业,以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系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如“如何理解加速度,它是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什么?”通过设计课前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提前认真的了解课本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在课堂上能够清晰的把握教师的讲课速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课堂作业,如“基于对加速度的理解,大家可以举例说明加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已经对加速度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接着提出这样生活化的题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们会积极的将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分享出来,并在教师及时的指正中迅速的掌握加速度的正确理解。另外,为了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还应该辅助以课后的作业设计,如“V0>0,a<0,物体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请分析其余的几种情况。”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前、课堂、课后的作业反馈,学生可以有条不紊的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突破课堂上的难点,并系统的掌握书本中的内容。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界不断的更新着教学理念,加之最近疫情的影响也出现了多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管如何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的,来开展线上作业布置,同时主动引导学生学习钉钉、学习通等软件的运用,使得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化得到有序推进。高中物理作业的信息化分层设计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现物理的有趣之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梁琴,倪志峰.物理分层教学中作业分层的运用[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8):43-44.
[2]芦小刚,韩晓宇.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3):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