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生活体验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林健
[导读]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为基础教育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   林健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为基础教育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然而如何改革,实施的策略、步骤、方法如何――这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重要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对症下药,高一学生入学第二周,我就对两个班的全体同学做了一个调查:“写作文最令你头疼是什么?”最后我把问卷得到的问题做了归类,发现最令学生头疼的作文问题多集中于这三个方面:“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东西”“不知道从什么东西写起”。经过一番思考,我初步认为,造成学生作文这些困惑的原因,应该是学生观察能力的低下以及对生活缺乏敏感地体验。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实施了一项叫做“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生活体验”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从写平常事起培养观察能力。
        生活缺少了观察是发现不了精彩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写不出动人的篇章的。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了一个最平常的、也是最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处处留心平常的事情。
        平常的事情,是指发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上的人们(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普通的事情,与那些引人注目的、一时津津乐道的事情相反,更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注意细小的事情,注意平常的事情,更容易培养他们观察事物、感情生活的品质。以下是两位同学对平常事情的观察与感受,阅后让为人师的我感到欣慰:
        又到了周末大扫除的时间了。我是负责打扫宿舍的地板。我得先把床底下的箱子一个个拉出来,把鞋子一双双地移到过道,才能弓着腰、几乎是趴着地面清扫床底下的地板。十个箱子,几十双鞋子,拉出来,放回原地……这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做完这些,我才能开始打扫过道……活还没干完,我已出了一身大汗。看看别的同学,擦门窗的,扫天花板的,清洗卫生间的,早干完了!
        这个情景,让我感受到了人的“心态”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唉,又要干这种累活了,别人能做那些摆摆饭碗、整整口盅牙刷之类的轻活,就我一个倒霉蛋在做这笨活,那么,你干起活来就怨气冲天;如果你想:人人都得做,我是不可能逃脱的,那么,你干起活来可能会心安理得,还可能认真地做;如果你想: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在为舍友们,当然也是为我自己创造舒舒服服、清清爽爽的环境,我应该尽心做,那么你干起活来简直就是快乐,是享受,扫地这种就成了让人崇高起来的事儿。
        大扫除,在学生生活中算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两位同学却写得如此具体,如此生动,说明他们具备了相当的观察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是观察能力提高的表现。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文的“真”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我努力培养学生敏感之心,对平凡的、不起眼的人和物要细心观察、思考,善于分析,发现其本质,挖掘其内涵,看到其可贵之处,关注其命运。在观察、思考中,学会关注、学会同情、学会理解、学会体贴。这既是作文的要求,也是人情感细腻、丰富和健康的表现,是人的一种优良生活态度。看看下面学生作文片断。
        周六早上醒来时,已打过起床铃了。我本来想立即起来的,但看看,各位兄弟都还躺着。于是就赖着不起来了:我干嘛要做领头羊呢?再说今天是星期六,不用做操的。这样想着,我便心安理得地躺着。直到大部分舍友都起床了,我才慢吞吞地、极不情愿地起来伸着懒腰,此时已差不多6点30分了。



        过后我想想,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每天早上都找各种理由来晚起,久而久之,岂不养成拖拉的习惯?起床如此,别的事情亦如此啊!
        这就是生活的体验,生活的感悟。诚然,平常的事情既然是身边的事情,是发生在身上的事情,那么对作者来说,当然是最熟悉的,是最容易感触的。写这些文字的同学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思想比较敏锐,他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长期如此,他的作文会越写越真实越感人,他的人生品质也会不断升华。
        三、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抒发真实的感情。
        作文应该是学生做人素质的真实再现,是学生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做无情之文、无人之文。“作文只是表达作者思想,再现作者情感的工具而已,其目的还是为了再现和表露作者的内心活动”①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作文必须表达他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他才算是“人”;完全可以推理着理解,那些矫揉造作,瞎编硬套,不切实际,假话连篇的作文,则会影响其作者成为一个“真人”。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几种非常不利于学生成为“真人”的现象。第一种是“伪圣”作文(韩军语)――依附政治,为文造情,装腔作势,盲目跟风,牵强附会;第二种是“空想”作文――所写不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不是现实的事情,而是托辞于什么“理想”“未来”“畅想”来写些近于幻想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什么孙悟空经商、猪八戒娶媳妇、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之类,毫无生机,无病呻吟。第三种是一些“新概念”作文,看似“创新”“独特”,实则“另类”“怪僻”。
        为此我把“写真事,抒真情”作为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要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普遍显现出平常而真实、深刻的气象。
        今天开家长会,学校熙熙攘攘。有的家长是干部,西装革履,满面红光;有的家长是老板,头颅高昂,说话大气;有的家长是农民,衣料粗糙,甚至有的衣扣掉光,胸膛袒露……忽然听到有同学笑道:“真是粗俗,丢人现眼。”我又是惊讶,又是难过。
        因为我感觉到等级意识已悄然潜入了校园。总有人认为读书人就一定高雅;总有人认为没有读书的人,就一定低俗;有的人认为买菜时讨价还价的就是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特点本就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他们呢?我们为什么老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呢?做人还是俗一些吧,不要盲目把自己抬高,不要死守自己的标准。
        引导学生从作文中做真人,就要允许他们思想和思维的真实与自由:他们的作文既可以思考生活的积极面,也可以思考消极面;既可以憧憬五彩缤纷的未来世界,也可以吐露生活或学习中的迷茫与困惑,或发表个人的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的看法。
        其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高中语文的作文课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要能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生动地表达”.这个“目标”中的“观察生活”“情感体验”“感受与思考”“真情实感”“自由”“个性”“创意”等几个重要字眼的指向性非常明显。
        但愿我的尝试有收到有益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