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营销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讯技术、数字交互多媒体等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现代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网络的普及,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一种必然趋势。智能电网主要是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依托,引入自动控制及现代通信等技术通过对电力网络改造实现电力供应的更安全、环保、经济。电力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在现有的电力网络、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电力服务、电能力的自动获取与计量、电能量的信息自动传送、电费的自动收取、电能量的自动获取与计量等环节进行计量,最终实现电力服务交易过程的全部电子化。这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真正适合电力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
关键词:营配贯通;电力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研究
引言
国网电力公司将“大数据”作为企业核心资源,启动营配调数据深化应用工作,让各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跨部门、跨专业开展数据挖掘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运行、客户服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1智能电网下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电力市场化则是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发展电力能源从质量与数量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由于缺乏对自身利益的有力保证,现有的电网并不能完全满足分布式电源并网发电的需求。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供电企业通过制定较为繁琐的发电并网申请手续、故意拖延对并网申请的处理、多家供电企业集体团结抵制的方式来对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发电产生抵制。
2营配贯通电力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
2.1降损辅助决策
依托生产管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电力数据,开展线损一体化计算与分析,采用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辅助决策模型,通过模拟更换元器件、改变运行方式进行模拟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线损的构成与原因,识别异常线损的区域、元件、时间段等信息;依据网架结构及降损目标,利用模型分析、计算升压改造、无功优化、负荷切换等各种降损措施的效果,提出合理的降损建议和电网改造建议。
2.2台区精益化辅助决策
统筹考虑配电台区可靠性、变压器本体能效等级评定、变压器及低压系统三相不平衡等级评定、变压器台区及其所带低压系统有功无功损耗评定、节能技术经济性评价、技改或新建项目概预算等功能,制定电压合格率的运行方案、可靠性的运行方案、经济性的运行方案等决策,包含三相不平衡调整、配变分接头调整、配变型号调整、无功补偿方式调整、线径调整、开关调整后的台区经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及经济性供电方案能力评估,为变压器台区运行与检修改造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2.3停电信息智能优化
统筹考虑检修、基建配合、业扩项目等多部门的停电需求,优化停电计划的上报、平衡和审批管理流程,推进停电计划信息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完善停电计划捏合,综合考虑停电影响范围、上级电源停电计划、政治保电需求、负荷预测结果,以及电网互导互带能力、重复停电指标等因素,构建停电计划的智能优化模型,实现停电计划的最佳安排,使用户能够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2.4注重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异动管控
按照“电网数据以运检侧为准,客户数据以营销侧为准”的原则,电网设备台账的新增、变更流程统一由生产PMS系统发起,将电网图形和设备台账异动信息维护到电网GIS平台,再由电网GIS平台将电网设备异动情况更新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销客户台账的新增、变更流程统一由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发起,通过营销GIS模块维护到PMS/GIS数据库中,生产PMS系统获取营销用户异动信息。
2.5横向融合打破专业壁垒
打破壁垒,是实现配电网精益化管理的关键。传统上,各部门都有侧重的工作领域,各专业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数据独立维护,系统间的横向联系不多。此外,各类实时信息分布在不同的自动化监测系统中,而各类自动化监测系统采集的信息类型、使用的技术手段、遵循的技术标准以及系统的开放程度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容易造成数据源不唯一、异动管理不一致等问题。”国网北京电力科信部主任李蕴介绍,为保证“全网一张拓扑”的实现和异动管理的同步,现在,运检、营销专业在GIS中录入数据,形成设备沿布图后自动转换成调度专题图,并导入配电网运行指挥平台,经调度部门审核之后,在GIS和配网自动化等系统中统一发布使用。“图形化的营、配、调数据联合管理、异动,让工作流程与数据维护合二为一。”在系统的应用上,这种专业界限也在逐渐模糊。“不再局限于单个专业的局部数据分析,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多专业、全数据的业务提升。”谈起营配调数据深化应用顶层设计的出炉,李蕴感慨,“这样大规模地同时上线多项系统,在电网企业里并不多见。”信息系统的优化为专业横向融合提供了平台。数据中心和统一电网模型,支撑各专业数据的全面共享。“原来的多对多转为多对一,”也就是所有的应用系统都基于统一的数据服务,由数据中心作为统一平台,支撑各专业数据的全面共享,将各系统的数据和业务应用连接起来。以往的配网故障抢修,由于没有统一的电网数据支撑,往往出现指挥协调不畅的情况。当10千伏线路故障时,国网北京电力对低压用户和线路之间的联接关系掌握不清,有可能派出多组抢修人员。低压营销类故障和设备类故障的处理,也经常出现重复派工等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对调度、运检、营销的抢修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在配网抢修指挥中综合应用95598客户报修、调度及配电自动化等营配调数据,实现抢修队伍、抢修装备、抢修物资等资源统一调配。这种流程的优化,需要做多次的“试验”,进一步检验功能与业务的符合度,还要考虑到各供电公司现状。赵蔚说:“有些抢修是一级派单,有些是两级派单。
2.6基于营配贯通的低压配变台区日线损管理
台区线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跨部门、多专业的协作。大数据时代的低压线损分析,国网象山供电公司利用营配贯通工作将集成了电网GIS平台、营销系统、生产PMS系统、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线损分析,打通营销、配网、调控三大专业之间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实现营配调业务全面融合。开展停电分析到户、自动业扩报装、同期线损计算等多层次应用。实现基于营配对应关系的台区线损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和异常预警功能,大大提高了台区线损智能化管理水平,台区线损波动“可控、在控”。营配台区线损统计基于低压电网“配变-接入点-表箱-表计”拓扑关联,实现营配数据同源共享,实时反映电网结构变化,并动态更新生成“配变-表计”对应关系,统计供售电量和线损,计算原理如图4-1所示。基于营配贯通的台区线损准确可算率指标定义和计算如下:台区线损准确可算率=线损正常台区数/采集覆盖的台区总数×100%。台区管理以台区线损准确可算率为抓手,从指标提升管理转变为单个台区日常线损率波动的管理。
结语
总之,基于营销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对供电企业数据管理以及数据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让营销服务从形式服务走向数据化服务,让营销传统繁杂琐碎的工作事务走向智能化、便捷化、由大概走向精确,为供电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为供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你用电,我用心”提供数据化处理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Q/GDW37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S].国家电网公司,2013.
[2]杨亮.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及核心标准概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