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必须及时正确获得电力系统的实时信息,掌握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部分或完全地实现调度自动化。本文对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实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
引言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供不应求,居民在电量方面的需求时常得不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必须认识到采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加大相关设备的投资,并在顺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电力调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阐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技术内涵
电力系统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形成了如今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电力系统之所能够稳定的运行,是在于其背后拥有多个专业技术部门在支撑。跨部门的协调作业,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如今,我国电网容量越来越大,为保证电力能稳定供应,不影响社会经济,需要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调度能力和水平。在实际生产中,电能的使用和供应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状态,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生产和正常生活,电力企业要想办法解决系统供电安全性的问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细节准确反映出来,方便了调度人员对系统进行状态分析,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促进了能源有效利用。
2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综合自动化技术
为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测,进而保证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在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对各种信息进行安全有效的保护,保障调度工作的运行状态自始至终都处于合理有效的状态下,从效率和质量层面来提高调度工作水平。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对输电过程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监测,迅速解决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系统的使用年限,使得用户的电能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3.2无人值守系统
这种系统主要是在互联网、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以多种自动化技术为运行基础,借助远程操作的方式,来促进无人化在电力调度过程中的实现。近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电业部门纷纷进行了系统无人值班室的规划和建设,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实时运行状况的监测,通过对电力负荷、调度和分配过程的分析,来对可能会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发现,随即采用发警报等适当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从而使他们可以充分了解问题所在并迅速解决。这种技术的应用,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
3.3电力调度的自动化
系统调度工作是否可以实现有效进展,关键要看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它主要由集成和智能化技术构成,有利于进行良好的电力系统运作环境的创造。通过对数据的监测,自动化的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获取的目标,在任何时段都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避免故障的出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电业部门必须要做好调度工作的运行,掌握好发展方向,使电能可以在平稳状态下进行输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分布式软件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软件设计,分布式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能够对调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提升,利用分布式的调度软件实现交换,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监控,进而对电力系统的重要调度组件进行合理分配,对调度过程中的异构进行解决。当前分布式的软件在电力行业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将分布式的设计思路应用在电力调度中,就可以构建自动化的电力调度平台,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更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的主要信息,可以通过利用数据自动化技术调控信息传输的方式获取,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为日后制定电力调度管理提供依据。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很难充分的发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自身优势,所以企业必须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对资源实行合理配置,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获得CIM技术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才能更好地利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提升电力系统的各种性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目标,电力传输向着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对实现其发展目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3自动化技术的前景展望
首先,跨平台的中心控制集成系统会成为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当前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控制操作中,都把分布式的开放型结构作为中心控制模式。同时对MIS(管理信息系统)、SC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DMS(配电网管理系统)等诸多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其次,是电力系统控制策略的多变化和灵活化,这就要有稳定的控制策略和先动、暂态的稳定分析工具。对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要利用预防的控制策略进行消除,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或是利用紧急的控制策略保障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来说,也要利用在线动、暂态等稳定布局掌握电力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查。
3.4智能化、稳定化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的模式转变,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下,状态分析、状态估计等都在电力系统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智能电网的研究逐步加深的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水平也得到提升,能够对调度的数据结果进行处理,保证在电力运行系统中信息的实时性,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进行提升。稳定化是说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能保障运行系统的稳定,在功能质量上不会出现大的起伏。电力系统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对各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就要完善计算机的安全改造技术。所以,要想满足电力系统对安全运行的要求,就应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确保计算机的可靠安全。
3.5操作简单
电力系统操作的简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由于电力操作的数据类型复杂,信息结构类型繁多,且电力系统的覆盖面广,分布松散,这就要求在调配时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用电情况,对电力系统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在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完善处理。同时,加强智能化的系统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操作效率。
结语
就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还是信息技术的研发与运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既是一场变革,也是一场挑战,更是体现我国市场竞争的有机载体。因此,在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发展时,更要将不同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电网发展事业中来,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更好的参与市场经济分配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刘雅臻.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与生活,2018(10):29-30.
[2]党晓强,刘俊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内容[J].电气时代,20195(09):23-25.
[3]周龙.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上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9,33(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