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路管理局海口公路局 海南省海口市 570000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施工材料做路面面层的路面。由于其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且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城镇道路交通中应用最为广泛。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些病害,严重影响着路面的正常使用,对路面进行病害处理也极为关键。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病害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病害;措施
引言:相较于其他路面形式而言,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但是目前的路面病害还比较普遍,为保障公路稳定性,本文对路面病害展开探讨,提出可行处理措施,全方位保障路面工程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
受惠于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在各施工环节中,路面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最为典型的是大范围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综合性能很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无论是前期设计还是施工作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作量都更小,操作更为便捷,施工后路面色泽鲜明,具有较好的能见度,可以有效消除盲区,保障夜间行车安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能较为优良,具有更长的服务年限,通常会达到20年,部分情况下可以延长到40年,但是伴随车辆荷载的作用和碾压时间的延长,还需不断提升路面强度,避免出现路面老化现象。
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交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路面,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既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安全,因此,应该及时进行维护及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局部孔洞和错台、沉陷等,除此之外,路基及基层施工质量不良也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相应病害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正常使用的重点。
3病害处理措施
3.1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切缝不及时或切缝过浅;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养护不及时等。裂缝缺陷会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降低路面使用寿命。路面裂缝缺陷的主要防治措施是严格保证混凝土路面切缝时间和切缝深浅的准确;把好路基施工的质量关,保证路基稳定,防治不均匀沉陷;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准确及浇筑质量;做好混凝土路面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3.2路面起拱、唧泥、错台、坑洞等病害的处理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常会出现起拱、唧泥、错台、坑洞等病害,该种病害对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影响,错台或起拱严重时还易发生交通事故,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安全事故的较大隐患。出现该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胀缝或缩缝处存在砂或石阻塞的现象,影响了混凝土板的收缩;传力杆设置不当;基层中未消解的生石灰不稳定产生起拱;基层不均匀沉降导致基层和混凝土路面脱空;接缝质量差,雨水顺接缝深入基层导致唧泥。防治这些病害的措施主要有接缝设置准确,填缝材料满足要求,以减少雨水冲刷;严格按设计设置传力杆;严格控制基层的施工质量;如因裂缝造成板底脱空严重和严重唧泥时,可采用压力注浆修复。
3.3路面板脱空防治措施分析
明确脱空板的实际位置与规格,配置灌浆设备,选取高质量灌浆材料。施工中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分析压浆泵设备整体性能。
重点分析发电机组各部件情况是否达到紧密连接状态,检测各类电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润滑液使用量是否达到工程标准等。第二,分析搅拌设备性能。检测搅拌设备是否将残留在设备内的杂质处理好,避免对搅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第三,分析机组与钻机两大结构的水箱状态。观测水箱的加水情况,若未达到施工所需的用水量则需要补满。第四,分析压浆管路的运行状况,有不当之处要积极整改。第五,分析各板连接状况,看是否出现损坏现象,明确灌浆混凝土板范围,在展开灌浆施工作业时,注重各部分灌注顺序,施工过程中要将喷嘴置入相应孔洞中,灌浆过程中压力要达到1.5MPa并持续灌浆。若浆液从孔隙中流出,意味着板内孔隙达到充满状态,需要缓慢减压,将喷嘴取出并用木塞对孔隙做进一步填堵处理,避免灌浆持续溢出,经一段时间后,浆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此时可将木塞拔出,使用高标号砂浆做进一步封孔处理,最后采取抹平操作即可。
3.4路面产生表层剥落、露骨、蜂窝、麻面、磨损的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路面产生表层剥落、露骨、蜂窝、麻面、磨损等病害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表层的灰浆不足;施工时浇筑质量不过关,振捣不密实,造成离析等等原因所致。对该种病害主要采用微表处工艺和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处理方法。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早强微膨胀水泥砂浆进行罩面的快速修补;在路面破坏稍严重时,可采用在保证旧路面的弯沉实验合格并适合作为基层施工的前提下,在旧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法。
3.5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
在路面施工前的施工工序中,要严格监控评估路基及基层施工质量,分别结合路基的压实度,材料的正确选择,材料的准确配比,材料的强度及稳定性等开展分析与测评,施工质量落实每个责任人,施工各个环节给予检查评分,对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早予以更换,尤其在水泥的选择上要确保质量,要选择耐磨、坚硬、洁净,选择低热、低收缩的水泥。施工各环节加大控制力度,在拌合过程中要检查均匀性,要振捣密实,杜绝因为材料及施工操作给后续工序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前期材料准备上保证质量,在后续的施工技术流程中采用正确的工艺方式去组织,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相关病害,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切实保障切缝温度、时间,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时间进行养护等。确保在路面施工前,路基与基层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把控。
3.6接缝位置损坏防治措施分析
错台、脱空等都是工程中要竭力避免的问题,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挑选合适的基层材料,提升基层的抗冲刷水平。路面板体下方含有大量的松散细粒土,会对路面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展开高等级公路施工作业时,选用无机结合料,保证路面具备很强的抗冲刷能力,若受到工程条件的限制,也可使用沥青稳定粒料,保障基层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基层不使用细粒土材料。二是保障防水质量。当路面出现积水后,积水会通过板边缝隙进入到基层结构中,若长时间积存,将会带来严重的接缝损坏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路面的排水工作。三是最大程度控制荷载带来的应力影响。大量的荷载应力,会使路面出现接缝损坏,要想弱化这一问题,在前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提升接缝的传荷效果,可以有效地将荷载大量转移至周边板。路面工程中如果容易出现横向接缝,如施工缝、缩缝等,可以增设传力杆装置保护。如果路面经常出现纵向接缝,可以通过拉筋的方式起到保护接缝的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各种病害的分析研究,进行科学分类后,分析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病害处理措施可以保证路面的使用质量。并且建立完备的设计、施工、监理等质量保证措施,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和加强日常的路面维护工作,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状态,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华,缪昌文,金志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陈峙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