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道泄露致灾风险与管控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潘东骏
[导读] 摘要:燃气管道泄漏致灾风险在城市燃气管网安全隐患类型中占据较高比例,随着近年来燃气消费比重的持续增高,管道泄漏风险愈发凸显。
        柳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545007
        摘要:燃气管道泄漏致灾风险在城市燃气管网安全隐患类型中占据较高比例,随着近年来燃气消费比重的持续增高,管道泄漏风险愈发凸显。本文结合以往工作实践以及大量相关资料,在归纳总结造成燃气管道泄露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提出燃气管道泄露风险管控机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气管道;泄露;管控
        燃气作为保障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城市运行的重要物资能源,在推动国家与城市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燃气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特性,也使得城市燃气管道泄露致灾风险较大。有调查显示,从城市燃气企业实际巡检数据中归纳统计发现,城市燃气管网存在的安全隐患类型中以燃气管道泄漏致灾最为严峻,在十几种安全隐患中所占比例高达31.92%[1]。燃气管网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在城镇人口稠密、建筑密集处,一旦出现管道泄露事故,必然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周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及时有效地辨识、排查燃气管道的泄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高效的预防和管控措施,提高燃气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是燃气企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讨。
        1城市燃气管道泄露致灾风险因素分析
        当前,城市燃气管道常用管材主要有缝钢管、无缝钢管和 PE 管等,虽然不同材质、管径的管道所采用的敷设方式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管道所处环境均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身特有的压力低、多分支、多附件等特点以及条块分割的运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了管道的巡检维护及泄漏监测管理难度,也使得燃气管道泄露的不可控性愈发明显。结合以往工作实践以及大量相关资料看,造成燃气管道泄露的最直接因素为管道穿透和管道断裂,而这两大因素下又包含了更多、更具体的多重因素[1]。为了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层级的风险因素,现将“管道泄露”作为顶事件,将“管道穿透”、“管道断裂”作为一级因素,在此基础上,再逐层将各因素进一步细分为二级因素、三级因素以及最基本的底级因素,各风险因素分层网络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燃气管道泄露致灾风险因素分层网络表
       
        2城市燃气管道风险管控机制分析
        2.1加强风险等级评价,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加强燃气管道泄露致灾风险等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燃气管道存在的泄露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研判各特定危险因素发生泄露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明确此风险是否可容许,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划分,采取对应的风险控制与安全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泄露事故率和损失率,具体如表2所示。实践中,对城市燃气管道泄露致灾危害因素的评价及管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涉及如下几大步骤及内容[2]:准备工作(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泄露模式分析(明晰研究对象为管道穿透或管道断裂)→泄露原因分析(全面分析可能造成泄露的各风险因素)→泄露影响及严酷度分析(分级讨论研究对象泄露所造成的后果)→泄露检测方法分析(针对不同事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识别检测方法)→使用补偿措施分析(提出对应措施)→泄露危害性分析、排序(综合考虑后对泄露危害程度进行排序)→薄弱环节、关键项目分析(找出重点需要关注的项目)→采取对应的风险控制与安全策略,如此,通过优先解决存在高风险泄露可能的燃气管道,切实提高城市管网的捡漏力度,从而达到合理分配资源、减少风险概率的有效目的。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实践中由于燃气管道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泄露致灾危害因素评价险分级标准和可容许值的界定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法规要求以及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与时俱进地进程适当的调整,如此才能保证城市燃气管道始终处于可控的良性状态。
        表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风险应对机制
       
        2.2预先把控,建立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有调查显示,随着近年来管网输送介质由煤气逐渐转换为天然气,管道泄漏频次呈明显增加趋势[3],这也给城市燃气转换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燃气管道的预先把控,建立燃气管道泄露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充分、科学的预防手段及相关应对处置措施,确保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一个科学、高效、适用的燃气管道泄露事故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就要求燃气企业在进行预案构建时必须进行结构性细化研究,在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围绕燃气泄露的特点、应急处置的需求、应急救援的范围、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企业日常工作机制以及燃气管道周边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科学设计组织架构、职能划分、应急作业流程、应急响应措施、应急保障措施等,从而为燃气泄露的应急处置奠定坚实基础。实践中,一旦发生泄露事故,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先防爆,后排险”、“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原则,针对微量泄漏、发生火灾、输气管道泄漏等不同类型、程度的泄露事故,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切实将管道泄露风险及其危害性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总之,“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家层面的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视,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能源凭借其清洁、高效、便捷的优势,在常规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消费比重持续增高,这也使得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越发受到关注。频繁的管道泄漏事故不但会加大抢修工作量,更严重影响到整个燃气管网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对燃气管道泄露风险及管控机制的分析研究,切实提升燃气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先聚.燃气输配管网系统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尚志通.燃气管道泄漏致灾风险与管控机制成长性态诊断[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柳智洋.城镇燃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