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变电站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各种智能变电站越来越多。继电保护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电站运行稳定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中对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实际使用效果。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当前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缺陷,需要及时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有效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保证变电站更加可靠运行。
1 智能变电站的概述及其特点
1.1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之中往往会使用较多工作可靠、技术先进、集成化程度高的智能设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模式,通过网络来对各种数据进行传输,能够自动完成信息测量、采集、保护、控制等功能。此外,很多智能电站还支持电网智能调节、实时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等非常先进的功能。在智能变电站中,采用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传递,对各种信息进行统一化的管理[1]。其中的智能高压设备主要包括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电子互感器。智能变电站的特殊工作决定了其对变电站运行稳定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智能变电站在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之后,不仅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共享,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开展良性的互动。
1.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一次设备和智能传感器、智能组件有效融合,在信息采样和控制的过程中实现数字化。在一次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次设备与保护设备、测量设备、控制设备、和状态监测设备之间,采用网络的方式进行通信,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共享,更加协调的进行工作,通过智能算法的应用,让一次设备也具有了智能化的特点。
(1)通信格式标准化。为了便于对电站各种设备的控制,保证数据可以顺利在各个设备之间通信,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通信标准,让通信接口嵌入到信息模型当中,让各种设备通信过程中,真正做到无缝对接,有效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共享[2]。
(2)功能集成度越來越高,变电站的结构越来越紧凑。在当前的智能变电站中,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传感器和一次设备之间更加紧密结合了起来,变电站的物理设备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已经融为了一体,变电站各种专业设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变电站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紧凑。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与建设年限较短,不具备成熟的设备和技术,有诸多的问题存在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当中,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就需要深入研究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3.1 智能化水平较低
调查发现,结合我国很多地区已有的变电站,改建形成了智能化变电站,这样就需要将较多的设备运用过来,这样不仅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变电站智能化水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智能变电站难以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智能变电站所使用的连接线、设备等有不同的生产厂家,这样很容易有不兼容问题出现于连接线和断口中,影响到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难以有效检查不兼容的线路和设备。
3.2 设备接口连线不够合理
调查发现,耗能严重、接口终端过多等问题广泛存在于变电站设备中。
那么操作人员借助于设备采样同间隔数据时,就会面临较大的难度。
3.3 电磁设备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智能变电站中开始广泛应用电子式互感器的零部件,这样环境因素就很容易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导致有一定的误差出现于电磁设备的数据测量中,数据测量的精确性得不到保证,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
4.1 充分贯彻间隔保护就地化原则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将设备就地化安装原则切实贯彻下去。这样一旦有事故出现,继电保护设备的反应时间可以得到缩短,同时事故带来的损失也可以得到降低。在新型一体化微机线路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同时实施变压器保护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被保护的设备合理配置,促使智能变电站运行稳定性得到增强,设备、人员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新型保护装置将电缆采集数据模式运用过来,基于数字化处理技术的支持,时间得到了缩短,此外资源分配调配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这样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显著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3]。
4.2 积极使用站域保护功能
具体来讲,站域保护指的是相同网络支配中,将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科学调动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一旦对危险微机信号进行接收,计算机即可将电力系统后备保护装置自动开启。同时,利用电信号来传递相关信息,这样就可以显著缩短后备保护动作的反应时间,这样智能变电站的灵敏度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电力系统的关键供电设备。
4.3 适当减少端口数量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变电站往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购置电气设备,这样设备先进性、技术成熟性虽然可以得到保障,但设备模式主要适用于国外变电站特征,那么相关人员在设备选择时,就需要将设备兼容性、结构复杂性、技术先进性等因素综合纳入考虑范围。设备质量不受影响的同时,还需要对设备配置进行优化,最大程度降低设备复杂程度,对端口数量进行减少,促使设备操作环境更加的便捷,同时符合于智能变电站的节能需求。
4.4 可靠性优化举措
我国大部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全数字化建设工作已经深入实施下去,导致有诸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存在于继电保护运行保护结构中,这样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增强,也促使智能变电站供电持续性得到了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要对电力电子设备合理选择,充分考虑用电环境、实际用电量等因素,通过科学设计,增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这样外界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显著增强。为了避免影响到继电保护结构的硬件设备,需要将针对性的措施运用过来,如对稳定性较强的光纤进行选择、将自查性系统运用过来等,及时报警那些出现问题的部分,这样继电保护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得到保证。此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机连接合并器,优化处理交换机的并口连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让变电站可以更加可靠、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雪亮,魏建峰.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研究[J].科技风,2019,(08):19-20.
[2] 黄智英,柴春花.110kV数字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33-34.
[3] 张钧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配置[J].电子测试,2018,(07):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