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电力企业纪律作风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田德志
[导读]
        (富平县供电分公司)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企有企规,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有效办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严格的劳动纪律就会使员工成为一盘散沙,使企业长期处于病态运行。所以纪律作风建设是企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一种手段。同样,作为电力企业,抓劳动纪律也是一个永怛不变的话题,只有用纪律规范人的行为,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然而,纪律的执行不严是长期困扰公司的一个顽症。究其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点。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不严使人产生麻痹思想。
        1.考核一阵风,随意性强,没有一定的严肃性。如某供电公司周三召开的学习例会中,会议签到不经常,随意性大,即使签到,也考核不到位或不考核,这无形中使考核失去了它的威严性。部分在营业厅上班人员不按规定着装,值班室卫生脏乱差,以及所容所貌不整洁,办公场所摆零食等问题,看似日常小事,但却反映了公司员工的整体精神面貌。对此,公司领导强调要求了很多次,结果总是见效甚微。什么原因呢,俗话说,慈不带兵,义不经商。过分的人性化管理只是惯坏了个别员工,而没有正确引导好员工,所以考核不严是企业大忌。
        2.人情是长期阻碍劳动纪律执行的绊脚石。纪律是给大家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少数人往往践踏纪律的严肃性,因为“脸熟”或是“背后”有人,所以就比较“任性”把关系当本事,把纪律当儿戏,工作期间吊儿郎当,犯了纪律就有人替他解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给其他员工带了“坏头”,从此各级负责人说话也失去了份量,一些事情得过且过,工作难以开展。
        (二)奖罚不明不重对一些人只是隔靴搔痒。
        目前,供电企业普遍建立了员工管理考核制度,但考核宽松软的问题普遍存在,奖罚作用不明显。如在农电工管理方面,部分农电工在当地都小有名气,既当电工,又是村干部,还是“企业家”,兼职不少,忙得不可开交,比所长还忙几倍,这部分人员即使所里罚了钱,触动也不大,罚的钱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对所长来说也是给上级交了差,给同事一个姿态。长此以往,考核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没有从实质上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三)管理人员自身不硬是管理的最大屏障。
        人常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正人先正已。在这方面,基层供电所尤为突出。在农村,大家的印象中农电工都是村上的“能人”。所以对所长的综合素质要求更要高人一筹,而事实上有的所长缺乏管理艺术,难以驾驭员工,以至于工作难以开展。主要表现在几点:
        一是自身修养不够。所长自身要求不严,在处理事情上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变相吃拿卡要,由于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往往在员工中说不起硬话,以至于难以考核别人。
        二是能力低下。在遇到事情时避事怕事,没有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缺乏管理技巧和业务知识,驾驭不了员工,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如某公司在多次检查中,发现线路隐患缺陷长期存在,如表箱悬吊空中,电表无表盖、无加封;线路穿行于树木之中,与弱电线路交叉接触,与房屋安全距离不够等诸多问题无人问津。
        三是用人失察。有的所长经不起花言巧语,喜欢听好话,奉承话,难以辨别是非真相,又不注重深入调查,致使用人不当,让员工心里不服,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考核不严是导致纪律松散的主要原因。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从严治企更是重中之重,凡事严字当头。从近年来查处的违法乱纪案例来看,之所以栽了多少干部,归根结底是“严”字的功劳,如果不严以执行,各项制度也形同虚设,也就没有了动真格的勇气和魄力,管理工作就很难有效果。
        (二)管理人员下基层较少使纪律得了软骨病。各级负责人日常工作头绪多,突发性强,难以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导致对基层了解不够深入,检查督导不力,在一些管理人员心中出现放松心理。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因私人交情等原因,不能做到公私分明,造成纪律松懈,失去了管理的威严性。
        (三)处罚不重使一些人没有疼到心里。现在一些员工除了工资外,还拥有自己的“三产”,如果违反了制度,经济处罚对他来说不太在乎,仍然我行我素,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些现象导致了一些员工对劳动纪律不屑一顾。
        三、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探讨
        (一)改进考核办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当前,一些原有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已不适时宜,对实际工作起不到促进作用。从近年检查看来,重资料,轻现场,弊病还是很多的,所以考核要不断根据事物发展的变化而改变。
        (二)考核常态化,劳动纪律才具有严肃性。由于人的天然惰性,不抓就松,一抓就紧,所以考核不能随意化,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这样考核就像与一些人做游戏,碰运气,没有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所以,考核要实现常态化、严肃化,这样才能使员工从思想上随时紧绷守规这根弦,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加大考核力度,处罚要疼到心上。如果处罚没有刺痛一个人的心,它是不太容易改正错误的,所以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如约谈、公开场合检讨、下岗培训,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等。
        (四)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多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领导及管理人员定期下基层,一方面可以真实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拉近与职工的距离,给员工带来工作信心;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查清事情的真相,给公司工作科学决策起到很大的帮助。
        (五)学会识人用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润滑剂。领导一说就答应,领导一走就忘掉,往往只说不做,做事不严不实,总是扮演双面人,致使问题越积越多,最后酿成大祸,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所以识人察人是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对症下药,企业才会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总之,纪律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还要与日俱进,不断在制度和考核上改革创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狠抓纪律作风建设,确保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砥砺奋进,笃行致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