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 杨永刚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杨永刚
[导读] 摘要:根据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从其实现过程、运行逻辑、控制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
        (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根据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从其实现过程、运行逻辑、控制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控制技术在实现过程中,整体的运行逻辑构成较为复杂且涉及的控制组件较多。因此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及运行中,完善控制技术的基础架构及研究设计,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及控制,成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及电力运行安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影响因素;策略
        引言
        从变电站实现自动化运行控制的技术流程、控制模块、运行管理特点方面进行了评估,变电站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要想切实有效提升电力安全运行质量,合理发挥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实际发展中还应从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安全防护,实施软件、硬件更新维护,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人员综合水平,完善系统设计,实施系统压力测试方面进行努力。从系统设计、管理制度、人员技能、网络安全、软硬件优化控制方面,全面推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稳定发展,确保变电站电力运行安全。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气工程的概念主要是指电子产品与电子电器的开发与应用,在电子产品初期开发与应用阶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低,性能上无法得到保障,而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优势也愈发明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使得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今的电气工程,已经囊括了硬件设备工程、程序软件工程等等。程序软件工程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硬件设备工程则必须要依靠集成电路等物理科学设备的支持。自动化技术包含了许多内容,诸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等,此外也包括智能化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结构设计标准化等技术体系。
        2应用特点
        自动化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在电气工程中,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促使电子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仅需要极少的人工控制就可完成实际生产。互联性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中,主要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设备的互联,以及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另外,智能化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特点,也是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提升电气工程运行效率、生产质量以及安全可靠性、以及降低人工操作量方面起到了较高的作用。
        3影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3.1人员因素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中,电力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因此从专业角度分析,人员因素是造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异常运行、电力运行异常的主要因素。人员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运行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对相关自动化操作程序的执行及相关操作指令的调整存在问题,造成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异常以及电气设备损坏。另外维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维护变电站机组设备时,维护周期过长,维护不合格;自动化设备运行性能不达标,能耗过高,频繁出现安全故障等不良现象。
        3.2网络通讯质量因素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现逻辑方面分析可知,网络通讯技术为其核心技术,良好的网络通讯技术,对提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及电气设备的控制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网络通讯质量角度分析可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通讯异常,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中指令传输、有效控制电气设备及电力调配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3软件因素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各电气设备机组及控制组件运行,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及网络传输线路实现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指令传输、设备响应功能,因此从数据分析及指令传输的软件媒介方面评估发现,软件因素造成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异常运行及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的现象较多见。

软件因素造成的电力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软件运行中出现闪退、异常、停止运行、卡顿及错误响应的现象,导致电气设备机组运行异常、设备损坏等不良现象。
        4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运行的具体对策分析
        4.1加强变电运行前的管理和检查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电量运输量的提高,变电运行前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变电运行前的管理和检查,使电力事业的发展在规范化的过程中得以安全运行。如成立监管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安全制度,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排查与检修,并做好变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登记、故障信息记录等。
        4.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的管理质量、运维专业性方面进行分析,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的合理提升,以及控制电力运行安全效果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变电站企业应从安全管理制度设计、运维管理制度设计、生产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实施,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管理工作科学开展。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设计中,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从既有人员现状、电气设备现状管理架构现状、环境现状、相关安全生产计划方面,调研基础设计数据,设计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通过招聘、邀请厂方人员培训、实施试岗测试作业、优化班组作业方式,提升人员专业水平,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稳定运行[2]。
        4.3在电力调配方面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维持整个电网稳定运行的必然需求,此外电网相关的设备,其运行状态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这样就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与安全,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其次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利用电力调度去支持电网系统整体的调度过程,确保调度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同样要重视对于整个电网运行能耗的控制,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耗费。除此之外,必须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这是电网运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为设备的运行需要依靠电能支持,在实际的系统施工过程中,同样会涉及带电操作,所以人员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风险,一旦疏忽,很饿坑直接引发安全事故,这会给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所以必须要做好风险管控,才能够尽可能规避因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
        4.4变电设备巡视维护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首先综合设备的台账信息、缺陷情况确定设备健康度,再结合设备所处功能位置的重要度对设备进行差异化定级,不同级别的设备对应不同的巡视维护周期,大大减少了运行人员的无效工作量,巡视维护有了重点,也提高了设备运维的质量。巡视维护因环境因素、天气因素、小动物危害因素、人机功效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危险点。运行人员对巡视维护项目进行分类分析,列出各项目作业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结合项目作业步骤指引,形成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内容。作业指导书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备变化情况进行动态修编。
        结束语
        电网自动化已成为变电站运行的重中之重,对自动化问题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提高变电站的性能。电气设备的接地和其他潜在连接在变电站的运行以及这两个区域的自动化状态分析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聪.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3):101.
        [2]任立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4):117-118.
        [3]冯文超.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1):88.
        [4]程金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5):47+49.
        [5]常雯雪.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