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线损计算内容下出发,详细结合案例对10千伏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线损率的威胁,以便于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理论线损;正、反向数学模型;不明损耗
引言:所谓的线路损耗,简单来讲,就是在输配电环节当中,其中电能出现的损耗称之为线损,综合电网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0kv配电线路电能损耗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正因为该点问题得出现,不仅威胁了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也导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较大的损失。
1.内容概述
从线路实际损耗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重要涵盖理论损耗以及计算理论损耗两种形式,从理论损耗视角下进行分析,主要涵盖窃电、漏电等不合理的电能损耗问题,而计算理论现象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形式。从10kv配电台区视角下加以分析,其中涵盖了较多的分支线路,此时因为二次侧负荷波动等方面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工作计算理论线损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再加上整个过程比较的复杂,更是增加了工作的困难程度。从其中应用的潮流算法下出发,因为有着相对比较繁琐的过程,不利于工作人员收集精确性数据的基础上,很多行业人士对其未能实现全面的应用。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因为有着极高水平的配电系统,特别是近年来智能电表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为电力企业快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是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以远程读取的10KV线路首端有功、无功电量和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实际抄见电量为基础,分别建立以首端平均负荷电流法,基于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实抄电量法计算理论线损的数学模型,工作人员采取正向以及反向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其计算的数据,然后融合配电变压器运行当中的损耗情况,最终就能够呈现给工作人员精确的配电线路线损状况,然后为接下来工作人员制定妥善处理对策提供参考的基础上,也能够确保线损管理工作人员取得极高的质量效果。
2.10千伏配电线路理论线损算例结果与分析
2.1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对比分析
例如,在某地区一天之中,对其10kv配电线路的负载率情况进行观察,其中因为不断变化的负荷条件下,会对其造成不小的影响,鉴于能够对显示线损以及理论线损加以呈现的基础上,在接下来的内容当中,主要从配电线路下出发,如图1所示,对其显示线损率以及理论线损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果如表1和图2所示。
图1.10kv配电线路的单线:
图2.实际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在不同负载下的变化情况:

通过文章以上获取的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基于差异性的负载情况下,其中配电线路的理论线损率,要比实际的线损率要小,而行业人士对其两者之间的差距值称之为管理线损。对配电线路实际轻载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因为有着较大的管理线损,此时如果负载率不断的减少[1],那么就会导致管理线损数据值不断地增加;在重载情况下配电线路运行当中,如果此时有着不断升高的负载率,此时管理线损数据值就会不断的减小,从中可以看出,工作人员需要对轻载运行线路实施合理的管理线损。除此之外,对实际情况下的理论线损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理论线损率方面出发,首先是出现减少的情况,然后是增加,当其负载率数据值达到20%时,其中的固定损耗,大约相同于可以变化的损耗,行业人士称线路负荷电流为“经济负荷电流”,对应的理论线损值相对较小。总之,工作人员结合计算理论线损构建的反向数学模型,本质上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为了能够看清配电台区技术线损问题,此时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借助理论线损结果加以分析,简单来说,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制定降损方案当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理论线损率[2]。
2.2负载率对线损的影响
对于线损来讲,负载率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正向与反向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伴随着不断变化的负载率条件下,一旦其出现增加的现象,此时就会导致理论线损值实现有效的增加,针对其中线路重载运行工作,更有着极高的线损值;面对差异性的负载率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计算理论线损值时,其中正向数学模型计算方式所得出的结果,要大于应用反向数学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因为正向计算线损所读取的首端有功电量,不仅包括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实际供电量,而且还有损耗在线路导线和变压器绕组中的电量,通过严格的计算之后,最终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数据要大。为了能够得到精确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最好的方式就是应用反向数学模式。
对线路导线损耗与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现状进行分析。对于线路的可变损耗值来讲,主要就是涵盖线路导线损耗与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两者之间的综合。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其中,在线路总损耗当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就是导线部分的损耗,鉴于有着90%以上的配电线路负载率[3],此时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大约是300kw·h,而此时的线路导线损耗达到了700kw·h,这也就是引发10kv配电台区重载运行环节中,有着极高理论线损率问题的根源。为了能够降低线路导线损耗情况,此时在保证线路运行过程具备极高安全性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可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配电线路的接线形式进行合理的设置,尽可能缩短供电半径以降低线路导线损耗。
第三,因为不明线损问题,也会对线损率造成严重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可以发现,一旦配电线路运行有着较长的周期,此时就会导致不明损耗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对不明损耗对理论线损率造成的威胁,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正向以及反向两者数学模型形式进行计算。首先,从正向数学模式层面下进行分析,因为不断增加的不明损耗问题,就会导致理论线损率实现有效的增加,这是因为正向模型所读取的有功电量包含线路不明损耗,变化的不明损耗导致线路首端有功电量与理论线损同时增大;而工作人员借助反向的数学模型,其中就会发现不断减少的理论线损率,由于变化的不明损耗不会影响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供电量,因此,首端有功电量的增大使得理论线损率逐渐减小[4]。
结论:
简而言之,文章主要围绕小水电上网对10千伏配电线路分线线损率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所阐述的计算数据能够直观的映射出配电台区理论线损情况,同时,伴随着不断上高的负载率情况下,会增加理论线损的数据,并且线路导线损耗较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在线路总损耗中的占比高、增长迅速。
参考文献:
[1]许汉平,侯进峰,施流忠,等.基于状态估计数据的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J].电网技术,2018,27(3):59-62.
[2]黄益庄,李树军.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远程抄表一体化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38(21):83-86,90.
[3]朱紫钊,叶发新.一种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改进算法[J].电测与仪表,2019,49(11):6-10,70.
[4]濮贤成,程文,贾代球,等.降损节电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