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系统是一个量大而又非常复杂的系统,但是,电气设备运行系统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发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供电的安全,可谓是工作中应对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发电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电气设备常出现的故障,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促进电气设备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转。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常见故障;应对措施
1电气设备运行定义
在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发电厂之中,其主要电气设备包括配电设施、变压器,以及发电机及其他相关设施等。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行质量的评价,主要看其能否运行稳定及安全,以及看其在是否具有简单便捷的良好操作条件,而在工作流程方面,对于发电厂中的电气设备,其主要有供用电流程,以及厂用电流程两种,前者主要是用于对外供电,后者则是发电厂内部供电工作规程。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种良好性能电气设备在发电厂中的广泛应用,在极大的提升发电厂发电效率的同时,其也引发了不少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问题,究其原因,则涵盖多个方面,如发电机组由于长时间高速运行,其会引发异常振动故障,同时由于各部件的长期摩擦,其还会引起滑环及刷头等部件的故障等,此外,压簧等磨损等,也是引发电气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2电气设备误操作引起的故障及应对措施
2.1常见误操作
在人为因素引起的电气设备故障中,最常见就是误操作,错误、不规范的操作,不仅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导致安全事故。比如常见的高压开关柜事故,由于操作流程复杂而出现误操作;合闸操作时,隔离开关合闸和接地线也很容易操作失误。当误操作发生时,轻则让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给发电厂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对于一些容易出现的误操作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2误操作的防范措施
误操作的防范措施主要有:①发电厂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倒闸操作,除了处理事故或者相关安全规范中规定的可以不适用操作票之外,进行其他操作时,必须按要求填写操作票或者命令票。②严格落实“八不操作”原则,即目的不明不操作、联系不清不操作、任务不清不操作、安全用具未完善不操作、操作票被涂改不操作、出现疑问不操作、未检查防护措施不操作、内容不对不操作。③两人共同完成倒闸操作,一人负责操作,另一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比操作人员更高。④严格落实调度命令,严肃、准确、清晰地下达操作命令,使用标准、规范的调度用语,并且重复诵读。做好交接班工作,禁止漏项和错项,交接班的30min以内禁止操作重大道闸。
3发电机温度过高引起的故障及应对措施
3.1故障分析
发电厂的发电量并非固定不变的,当电网的负荷发生改变时,发电量也会随之改变,以此保证发电厂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正常、稳定地运行。要想获得更多的电能,必须使电气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此时,电网同样会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如果长时间、频繁地增加电网负荷,那么电气设备也会不堪重负出现损坏。调整电荷的过程中,电气设备会因为不断运行而产生热量,电机被过度使用,加快了电气设备的老化速度。电机的使用时间越长,发电效率就会越低,久而久之,对发电厂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影响。
3.2故障解决措施
如果发电机系统能够保持正常的温度,那么电机的绝缘系统便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所以,解决发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故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案就是通过冷却来降低电机温度,常用的冷却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水内冷却、封闭式空气冷却与氢气冷却。
为了防止冷却介质过多地和空气接触造成污染,就需要构建一个完全封闭的冷却系统,以减少电机堵塞的发生风险。水内冷却指的是通过水的散热功能来降低发电机的温度。氢气冷却的原理是:通过氢气来降低发电机的通风损耗,但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氢气冷却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性,操作时需要格外谨慎。
4电气设备传输线路故障及应对措施
4.1故障分析
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传输线路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多雨季节,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潮湿、雨水冲刷等因素而发生腐蚀,引起故障。持续不断地运行会提高电力输送负荷,在电气设备运行速率有限的情况下,一旦电气设备损坏,又没有及时维修,设备的电力输送效率就会严重下降,最终造成短路等故障。除了气候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输送电力的线路通常架设在高处,如果雷雨天气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也很容易引起传输线路的故障。
4.2故障解决措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降雨量来制订传输线路故障的处理措施,可以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电气设备运行的地区进行现场勘察,动态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无法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加强电气设备的检修力度,必要时,可以询问高资历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如果雨雪侵蚀了电气设备,为了避免设备受潮发生故障,应做好设备的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雨等措施,加强对容易受潮部位的检修,以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必要时,可以安装防雷设施,降低雷电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威胁,以保证设备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5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及维护途径
5.1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故障难问题,结合发电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是必然选择。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指标,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性能,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停止运行,第一时间解决。其次,建立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由专门监管小组负责各个岗位监管工作,并且强化部门和岗位职责,以便于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再次,建立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机制,由专门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队伍负责,结合检修需要将电气设备区域合理划分,不同人员负责不同区域,在完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下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建立巡检机制,了解电气设备运行参数,编制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方案,制定合理预防措施来降低安全事故几率,为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5.2增强电气系统安全管理力度
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配套制度和体制支持,这就需要企业打造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适当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力度,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制定有效的预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教育,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相关人员可以深入现场了解电气设备运行特点,以及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区域,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实现安全风险有效防控目的。最后,结合安全管理相关要求,适当提升违法行为惩处力度,避免不安全操作行为出现,为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结束语
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能,电能质量的好坏对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优质、稳定的电能是维持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保障。发电厂是持续生产和供应电能的源泉,在电力负荷与用电要求持续上涨的今天,如何实现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已经成为了摆在发电厂及厂内技术管理人员面前的核心问题。想要确保电能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一直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就必须尽量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參考文献
[1]张国军,范勇强.发电厂电气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72.
[2]陈勇.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