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炉管防磨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帅璐
[导读] 摘要:本文根据中韩石化动力部循环流化床过往运行和检修经验,初步分析了炉管磨损的具体部位和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对各种磨损过程采用的预防及控制措施,通过多种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炉管的磨损速率,从而减少了因炉管磨损导致的锅炉非计划停车次数,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80)
        摘要:本文根据中韩石化动力部循环流化床过往运行和检修经验,初步分析了炉管磨损的具体部位和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对各种磨损过程采用的预防及控制措施,通过多种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炉管的磨损速率,从而减少了因炉管磨损导致的锅炉非计划停车次数,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管磨损
        一、引言
        中韩石化动力部共配置3台360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1台160t/h燃气辅助锅炉、2台65MW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全厂提供四个等级(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的蒸汽和绝大部分电能。每年耗煤量约为95万吨,年发电量约为7.5亿kW.h,在过往的运行实践中,锅炉炉管磨损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锅炉的长周期运行,因此,分析炉管磨损的成因,采取措施减缓炉管的磨损速度,成为锅炉长周期运行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磨损机制分析
        现有三台CFB锅炉炉膛为矩形,前后墙各141根炉管,左右墙各82根炉管总计446根炉管,炉管材质为SA-210C,规格为50.8×5.44/4.19(以EL+15000工厂焊缝为界)。从以往运行情况来看,磨损主要集中在11.8m至15m区域(即水冷壁耐火浇注料截止线至工厂焊缝区域,又称密相区),其中前墙中间区域和左右两侧区域磨损较为突出。对此现象在前期维修实践中已对磨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为:
        1、炉膛内物料循环造成的贴壁磨损:大颗粒物料受气流循环影响高速贴壁下落造成磨损。
        2、物料浓度分布造成的局部集中磨损:前墙中部落煤口及石灰石入口、循环飞灰入口等区域物料堆积浓度较高,造成流场中物料集中,加重磨损。
        3、布风板风帽对局部流场影响:如果风帽出现脱落,会造成一次风裹挟物料高速向上喷出,也会加重局部炉管的磨损。
        4、流场变化造成磨损:水冷壁与耐火浇注料交接的区域(主要是炉膛四角、尿素喷枪浇注料包块、过热器入口包块、分离器区域包块等)因浇注料阻碍气流运动形成涡流造成局部磨损加重。
        三、采取的措施
        对此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直接降低锅炉磨损:
        1、应用耐磨堆焊炉管:耐磨堆焊管即在50.8×5.44的SA-210C炉管表面堆焊约1.5mm厚的P-400合金焊材,并制成定型管排,在前期试用中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一个周期(约180天)磨损量仅为0.1~0.2mm。此后在每次检修中得到推广应用,炉膛10.8m~16m密相区前墙及左右墙炉管换管均使用耐磨堆焊管。以2019年9月2#炉前墙水冷壁管12.1m测厚数据为例,2#炉前墙测厚均值为6.17mm,与2014年、2015年测厚均值5.44mm、2018年测厚均值6.13mm相比,防磨效果显著。
        2、应用防磨喷涂技术:使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锅炉易磨损区域喷涂耐磨合金层(CP-302A),厚度约为0.5~1mm。在历次应用中均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除局部磨损严重区域外,其他区域磨损量轻微,仅仅为喷涂层被磨掉,未对炉管基材造成损伤。


        四、新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在2019年全年检修和运行过程中,还发现了炉管磨损方面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对每一层炉管手动探摸,发现水冷壁管除密相区以外,部分区域炉管出现大面积同步减薄。特别是31m分离器入口区域的左墙、右墙出现单侧磨损,后墙以中部为界出现单侧磨损,此外前墙16m焊缝以上至31m分离器入口高度各层均有局部磨损情况。
        2、炉膛耐火浇注料脱落情况较为严重,例如11.8m高度整圈大面积脱落、炉膛拐角浇注料剥落等。浇注料脱落的同时导致邻边炉管管侧严重磨损。
        3、布风板风帽脱落较多,风帽连接管磨损严重,导致局部流场改变,剧烈加重磨损。2019年7月2#炉发生一次前墙爆管事件,经分析主要原因极为布风板中部近前墙处风帽脱落20余个,导致一次风裹挟物料直接高速冲刷前墙炉管,造成炉管磨损失效。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加大炉管测厚范围。自2019年初起,大幅增加超声波测厚的区域,新增对分离器区域、屏过入口区域、以及前墙16m以上区域的测厚,采用人工探摸和整圈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调整测厚区域和方法,对水冷壁管尽可能多的进行壁厚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并处理。
        2、加强耐火浇注料施工质量控制。由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精确控制原料配比、对浇注料外形精细修整,脱落情况得到很大的遏制
        3、加大风帽专项检查及维修力度。每次锅炉检修要求检修单位制定风帽专项维修更换方案,采用断续焊接和带管预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原有承插点焊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落渣口附近空间较大,采用从底部直接割除风帽连接管,将新风帽与新连接短管对焊连接后,再满焊在布风板管口处。其余位置不便割管和焊接,要求检修单位改变原来的点焊连接做法,改为尽可能多的断续焊接,增强风帽的牢固程度。
        4、采用最新技术加强炉管监测。在11月1#炉检修期间试用电涡流检测技术对1#炉密相区炉管进行全面检测,并与原有的超声定点测厚进行互相印证,发现300余处原定点测厚未检出的减薄位置,经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研究,判定风险值,确定增加30处修复位置。大大降低了锅炉的运行风险,通过试用表明,电涡流检测具有检测全面、数据准确、不受空间限制等优点,虽然检测时间较长,但仍可在今后作为替代现有定点测厚的有效方案。
        五、结语
        通过锅炉的防磨、运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今年锅炉非计划停车次数从原来的三次降为两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锅炉爆管一次检修工期约为30天,检修时每小时少发电约5.5万kW.h,此外一台CFB锅炉检修期间,为了平衡全厂蒸汽管网,燃气锅炉必须投用,每小时天然气耗量约为6000Nm3,经过计算,通过炉管防磨管理减少非计划停车次数,所创造的效益约为932.1万元。
        然而,对于炉管防磨的研究仍未止境,目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对症开药,在对炉管磨损根本机理上仍有认识不足之处,下一步计划对炉管的磨损数据进行大数据整理,找出磨损规律。改进风帽设计。应用新型技术如激光熔覆等,进一步降低炉管的磨损速率,提高锅炉运行周期。
        参考文献:
        [1] 李辉.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磨损原因分析及防磨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000(007):81-82.
        [2] 周文源.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技术应用[J].电子世界,2019(12).
        [3] 柯史壁,肖杰.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内衬磨损及防磨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9,11(19).
        [4] 刘海宝,周雷,王成.Analysis on Laser Cladding Water Wall Anti-wear Technology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J].电力系统装备,2019,000(010):1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