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得到普遍重视,客观要求电力企业优化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探讨应用思路、功能设计和支持技术等主要内容,为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电力企业肩负着电力能源转换与输送的重要责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普及推广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1电力安全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电力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借助于更加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优化电网结构,控制故障范围等。然而对于目前的电力系统而言,其在运行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各种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信息化技术目前普遍运用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层面,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体制改革,然而与其他很多发达国家比起来,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尚未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有部分电力企业依旧应用相对落后的计算机系统,局部有限地开展管理工作,比如说局域网系统的管理范围仅仅局限在内部设备以及人员的管控上。即便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逐渐从过去简单的数据信息处理朝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转变,但始终还表现出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精细度不足,以及各个信息化管理模块之间存在“孤岛”现象等问题,不能够真正挖掘和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逐渐推进,电力企业必须加快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提升作业效率
从问题角度上看,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极为必要,包括范围化推广、现有系统改进等。人员管理方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可记录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系统授权各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维护人员,使其获取施工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并对人员变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所有人员必须通过管理员安全认证方可进入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收集,寻找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工作效率更高。
2.2改善管理实时性
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宣城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信息瞬间识别、实现管理实时开展。如在审核管理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记录和记忆,提供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基本信息以及资质的审查管理,根据线下实际的审核流程,对相关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进行层次化审核,确保其满足信息库内的信息匹配性。任何尝试非法闯入的人员均可在信息识别的一瞬间被发觉,确保审核有效性,间接改善安全管理效果。
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落实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应当制定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清楚规定相关作业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电力企业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并构建标准化作业指导方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发出工作流程指令步骤:①标准化管理系统把工作指令内容逐一分解成单个组建;②构建标准库,详细划分为器件类型、电压等级和作业类型等;③明确详细的工作任务之后,按照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具体类型,在所构建的标准库内自动化搜索相匹配的组件内容;④将分散的内容自动整合为一份较为完整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而真正确保标准化作业的实现。
3.2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化
依靠建立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信息管控系统来实现作业现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包含了手持终端与管理平台两个模块。手持终端主要以现场作业人员为应用对象,可以远程调用生产管理系统内工作票的信息,并自动形成工作票执行、班前会、安全措施布置、安全技术交底、到岗到位管理以及验收活动等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根据拟定好的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后拍照上传,出现问题还能使用手持终端和专家展开多方视频会诊;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管理平台,对电力作业现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督,查看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需要通过手持终端对现场作业进行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作业人员的违规现象并发出预警,确保电力作业安全。另外还能够借助于二维码技术来识别电力作业人员身份,实现对电力设备日常检修维护作业人员工作实时监督与跟踪,发现违规或隐患问题并预警汇报,促进了电力设备维修维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
3.3安全培训信息化
依靠信息化技术来组织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模式来组织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信息化综合模块,其中包含了员工身份识别、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内容筛选、安全知识考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项内容。参与安全培训的电力员工使用身份证扫描认证之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其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同时生成该员工专门的培训档案。当其进入培训工具箱之后可以自行选择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外界屏幕来实现集体学习,学习结束后使用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对员工的考试成绩予以记录归档。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了过去通用培训的弊端,促进了培训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应当积极应用VR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安全培训,VR技术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式来让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实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把各类电力事故真实还原,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予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活动不够完善,结合宣城公司工作内容,可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应对上述弊端,方法上主要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和实时性,综合改进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试论35kV输配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0):48-49.
[2]邓旭.浅析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施工安全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8):95-97.
[3]雷嘉.浅析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9):154,156.
[4]刘欣.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