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输电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因为输电媒介的电力线路会由于所在地区以及周围环境综合地势的复杂性,导致电力线路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本文对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原因分析进行分析,通过人防手段、物防手段等方面做以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人防手段
引言
电网输电线路分布范围极广,在其运营过程中,常遭受恶劣天气、外力破坏、鸟害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输电线路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影响其使用效能,甚至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深入分析引起输电线路故障的各种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增强电网预防事故发生和提高安全运行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引发输电线路故障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防治对策。
1输电线路外破分类
一般状况下,出现外破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违章施工外破;(2)违章建房外破;(3)突发性和季节性外破;(4)违章植树外破。输电线的外力破坏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操作。因此,积极探索防止外部灾害的有效对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2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量电力线路损坏事件的分析,此种事故出现概率较高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由于施工设备触碰到附近的主导线,因为地表上方的管道基础设施建设会出现填土、挖沟等方面的施工,以至于经常会由于设备与实际导线的距离存在规划上偏差,造成机械车辆以及线下吊管等基础建设意外触碰到主导线,并造成电力系统的故障。第二,野蛮施工,建设单位在对电力系统附近区域之内施工期间,会因为对实际的电力线路布局不明确,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触碰到相对应的电力设施。第三,车辆撞杆塔或者挂断拉线的原因,促使马路在扩建之后,原先的人行道以及绿化装置均转为行车道,以至于电力系统受到影响。第四,因为部分的电力系统会铺设在水下,是一种隐藏式的建设,经常会因为人为因素所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线下钓鱼,经常是由于外来人口到湖边钓鱼,因不明确当地的电力系统建设区域,意外触碰到电力设施,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3防止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
3.1抓责任落实,建立防控机制
电力设施外部故障预防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紧密相关。把绩效考核列入各部门、各单位绩效考核目标,增强责任实施。标准周报、月报,彻底审核电力设施,增强动力。依照“三包一定”包装线、包装安全性、包装成本、奖惩、“四包一险”特定人员、铁塔、职责、奖惩以及安全性要求,一级一级签定《电力设施保护目标责任书》。第一,建立一个专业的巡逻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县公司与乡镇地区的优势,建立线路保障责任制;市电力保险办公室印发《有关修正电力设施事故与电力故障的通知》与《批准表》,惩办损害电力设施安全性的行为。第二,与客户签订供给与使用合同,客户递交装货时履行公司外部的专业签署制度,并且呼吁客户实行4个告诫,通知系统安全监督部门与市供电公司质量监督局,修改危害电力设施的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实施“交谈明确”与“每月微笑”制度。线路检验单位的责任改由市公司担负,每月举行“讲得明确”“评估”报告,督促整改隐患。
3.2倒塔处置
(1)组装临时塔架应急维护。组装临时塔架是应对塔架倒塌事故的一种紧急抢险需要,另行竖立临时塔架迅速恢复送电。这种临时塔架是由若干个结构模块组成,可以自由灵活地组合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塔架。待原来的杆塔完成修复并重新架线以后,便可拆除临时塔架。(2)更换塔材。
对于塔出现严重倒塔事故,废弃重建是常规的维护方法,但停电时间较长。而采用更换塔材的应急维护技术则可以减少对输电的影响。更换塔材时,必须对塔架实施加固保护措施,常用通过抱杆转移塔材受力、并采用临时拉线加固保护杆塔的方法。
3.3防治强风故障的防治对策
(1)在进行输电线路架设设计、施工前,要对线路途经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做详细的调查,尽可能避开强风多发的区域,不可避开的应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安全裕度,合理提高局部风偏设计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架设方案。(2)根据历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将输电线路设施架设在风力走向的最低区域,线路的方向尽量与风向一致,减少线路的横面风阻。(3)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定点监控系统,对每个监控点的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的发现输电线路风力受损情况,及时进行抢修。四是,加强巡检力度,发现隐患和故障及时处理。对发生故障的耐张塔跳线和转角较大的无跳线串的外角跳线加装跳线绝缘子串和重锤,对发生故障的直线塔的绝缘子串加装重锤。
3.4加强管理施工建设地区
监督建设团队应当加强对建设期间的施工管理重视程度,实行责任制的方式,将具体的责任分化给各部门的组长,从而实现高效的监管和维护,增强实际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并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流程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查验有关的建设作业许可资历,在审验其正确性之后,才可以签订相对应的建设合同,保障实际的作业方案以及前期设计规划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加强对电力建设的施工管控。例如,在修建基础性的建筑过程中,前期规划人员应当明确当地的电力系统设施建设位置,了解线路的具体走向和电力线路布局,之后在现场加强总体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升监管工作的质量,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到现场做以全天候的监管,才会保障实际的施工建设工作,防止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意外触及电力设施,并导致对其的损坏和建筑人员的伤亡事件。另外,在和工地的建设人员进行信息上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强化现场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并利用与当地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信息上的联系和交流,确保第一时间掌控相关的建设种类以及相对应的施工建设工作,控制施工时间的合理性。
3.5发展群众护线员,建立护线奖励机制
通过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在人民群众中建立护线员队伍并且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处理和预防比较复杂电路的外破。强风暴雨后,由于天气和路线原因,队员们往往很难到达易发生事故的区域。此时,群众护线员可能能第一时间发现坏掉的部分,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联络,政府需对发现异物的人员给予特定奖励。
结语
综上所述,防范外部环境的破坏主要应当集中于上述层面上的建设,因为输电电路以及系统的规划较为复杂,其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相对应的维修步骤较为繁琐,为保证减少维修次数,应当加强对外部环境和多种不利因素的管理,保障线路的正常运转,确保人们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唐 诗,马 骞.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2014,(2):59-60.
[2]刘向荣.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方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93-94.
[3]段志敏,段婕.输电线路防范外力破坏对策[J].民营科技,2013(08):6.
[4]王晓群.外力破坏对台州电网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危害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64+66.
[5]吴磊.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与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0):80-81.
[6]陈柏元.电力输电线路故障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