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的工程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 王晓鹏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9期   作者:王晓鹏
[导读] 摘要: 电力是保证社会各项功能、各行各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于电力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既是一种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挑战,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
        (国网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2)
        摘要: 电力是保证社会各项功能、各行各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于电力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既是一种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挑战,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为了满足越来越大社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需要尽快完成电力新设施建设的相关项目,以此完善电力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送电线路;工程;质量
        1施工质量问题与相关防范措施
        1.1施工测量
        1.1.1中心桩位移存在方向错误
        原因分析如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能依据塔位设计相关明细开展;不清楚线路转角真正的方向;有关施工人员存在经验主义思想,未能做到审图仔细。
        对此应提高以此措施加以防范:①项目负责总工程师应在施工之前,详细认真地将技术交底做好;②对于项目施工人员而言,应在施工时要做到“按图施工”,清楚水平转角方向以及内外角度。
        1.1.2线路方向存在位移现象
        原因分析如下:在没有认真核实线路的情况下进行分坑,把方向桩误认为塔位桩;因为没有实际校验,导致出现误读或是误差偏大等问题;未能对塔位两侧档距展开严格测量,或是天气原因对视线造成影响,未能将视距尺完整抽出。
        相关防范措施如下:①各种仪表的校验应在正式施工前完成;②分坑一定要严格依据设计线路方向开展,在对线路进行复测时应以平面图纸或是塔位设计有关明细进行;③塔尺或是标杆测量一定要由专门的测量人员负责标杆,在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需暂停测量工作。
        1.2基础工程
        1.2.1在拆模表面存在裂纹、蜂窝等问题
        原因分析如下:没有科学的混凝土配比,使用石子、水泥等材料用量存在一定偏差;不均匀振捣造成混凝土离析;拆模较早混凝土养护不利;没有明确模板与钢筋笼的位置;由于不均匀保护层而导致露筋。
        防护措施如下:①依据严格的设计要求合理配比混凝土,对水灰石配比严格控制;②应在立柱顶面下约300mm内展开详细检查,还要适当加大水泥用量从而减小坍落度;③做好模板加固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泡排出;④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选择机械振捣模式,而且要依据要求加以养护,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1.2.2几何尺寸存在偏差
        原因分析如下:在施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找正支模方式,使得基础出现偏离或是存在尺寸错误;因钢筋笼位置不明而造成支模不稳,进而造成立柱顶断面偏离。
        防范措施如下:①基础支模自身的中心点一定要准确,对每一部位的实际尺寸严格校对;②在找正地脚螺栓与模板之后进行固定。
        1.2.3开挖土石方时,未能根据施工图对基面进行修铲
        原因分析如下:有关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未能准确测量水平差;施工基面具体概念不明;故意降低基面工作量,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问题。
        防范措施如下:①选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测量人员;②严格检测施工基面。
        1.3架线施工技术
        存在问题:缺少正确的运输方式造成导地线受损;因施工方式不正确,因磨损等造成地线、导线滑车变形;在大风等恶劣天气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合理的接地布置、接地电阻值和设计不符。
        防范措施如下:首先应备好轮径大、具有强耐磨性的滑车,同时确保导线直径与滑车轮槽直径相符。其次,要做好导线和钢芯铝绞线磨损面积的控制,一般外层导线线股有轻微擦伤,擦伤深度不超过单股直径的1/4,或截面积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2%时,可不补修,可用0#以下的细砂纸磨光表面棱刺。

当导线损伤已超过轻微损伤,但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尚不超过设计使用拉断力的8.5%或损伤截面积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2.5%时应为中度损伤。中度损伤应采用补修管或带金刚砂的预绞丝补修。超过上述损伤情况时,则需要将导线切断后进行直线管连接。而在紧线环节,首先需要确定弧垂值比标准值低,接着再循序渐进地减小弧垂值,待导线稳定后对弧垂值进行检测,确保弧垂值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在开展电压等级为220 kV 及以上的架线工程时,必须采用张力放线,同时要注重坚决不允许导线拖地,当然,在一些低压架线工程中也常常会使用张力紧线[1]。不论是在放线、紧线还是安装附件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做好导线磨损的预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磨损发生率。牵张机械能够确保导地线一直保持张力,有效提高了导地线的展放效率,但是这类机械也存在一定弊端,即设备庞大且费用昂贵,维修难度也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放线滑轮的轮径选择一般不小于导线直径15 倍。
        2电力工程中送电线路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2.1创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对电力工程送电线路项目进行施工管理时,需要创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施工管理贯穿于施工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如此不但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还能够保证各项施工技术都能够有效落实,以提升施工效果。除此之外,在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协调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施工材质采购工作时,管理人员应该协调好技术人员与采购人员的关系,要求技术人员制订出施工材质的采购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采购材质能够被使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相关依据,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并确保施工效果。
        2.2建立管理机构
        国内电力工程中所采用的施工管理办法普遍比较陈旧,这种管理模式容易滋生各类问题,如想有效对其做出预防,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项目施工中,管理机构不但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约束,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管理制度,还应该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各个时期。除此之外,管理机构还应该在社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专家,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对于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应该建立责任人制度,对于每一环节都设置管理责任人,对于管理水准较高的人员要给予表彰,而对责任心较差的管理人员,应当做出撤职处理。
        2.3创建市场化的施工路线
        在固有的电力工程领域中,电力企业拥有着统治地位,伴随市场化经济的进步,其统治力度也随之减弱,施工管理模式也由粗犷式管理变为成本式管理。因此现代市场化施工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够保证送电线路项目的整体安全性。对于送电线路项目管理而言,其具备范围大、人员多以及机构多的特点,因此管理人员要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例如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分析,确定路径中是否存在耕地、民房等设施,如果无法绕行,需要提前与户主进行协商并给出赔偿方案,如此才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4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送电线路工程与其它工程有着一定的差别,其需要施工人员进行高空施工、带电施工等,这就对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在施工作业前除了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外,还要确保各个安全防护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并且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从安全规范进行作业。同时,在施工进行中,管理人员要定时地对项目进行巡检,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并处理,如此才能够保证送电线路工程的安全性。
        结束语
        送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肩负起电能输送和分配的重任。而要想确保送电线路施工项目有效开展,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加强项目管理,在全面掌握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加强项目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做好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勇.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29.
        [2]贾刚强.送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79-80.
        [3]孙健.送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电子测试,2019(17):98-99.
        [4]薛庆辉,邹亮.送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39.
        [5]李子峰. 架空供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