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徐开诚
[导读] 伴随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市政道路稳定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下便需总体性地、持续性地布局,稳定性强的道路可以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
        摘要:伴随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市政道路稳定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下便需总体性地、持续性地布局,稳定性强的道路可以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运行中,道路发挥着不可忽视地效能,同时也是连接城市不同模块的桥梁纽带。但是,目前市政道路项目现场的建设仍然存有诸多不足,为此,市政道路项目管理工作需提升管理成效,此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关键词:市政道路;现场管理;策略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现场管控体系不完善
        当前而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面存有的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是管理体系不健全,总体而言缺少专业的管理技能和手段。此便会致使在前期环节,由于缺少整体的管理机制,致使施工过程开展初期便具有很大的施工缺陷,伴随施工活动的开展,对项目施工的影响会逐渐增大。
1.2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举措待于优化
        建材在进场之后,一定要增强对其的管护,这样才可以保障运用到施工工序中的建材是达到质量标准的,这是由于从某个层面而言,施工建材在进场之后,由于作业条件较为繁杂,较易由于管理或者保存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来达到质量标准的建材由于诸多要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质量要求,而不能运用到施工中,此便致使建材造成较大的浪费,另外还会还会对项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3 施工现场监管工作薄弱
        监管的力度对于项目建设质量有不可忽视地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市场监管机构未履行监管职责,其二是施工单位的内控未有效落实,这两个层面会导致市政道路施工的品质和工期遭受不良影响。为此,为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物质收入,必须要充分利用监督体系的功能,且增大监管力度。
        在项目施工现场部分工作人员通常具有不科学的思想认知。施工过程中为了赶进度而牺牲建设质量,乃至一些人员缺少安全理念,在作业期间不佩戴确保自身安全的安全帽,亦或在作业期间对施工工艺擅自调整,仅依托自身经验施工等。这便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政道路项目的施工品质埋下了风险。
1.4工程转包现象严重
        工程转包指的是施工项目的承包方把其承包的项目再次发包,导致第三人是实质上的项目的承包者的行为。转包和分包的本质差别体现在:转包活动中,之前的承包方把其项目都发包给第三人,自身不践行协议商定的义务;而对于分包活动而言,承包方仅是把其承包项目的某些发包给第三人,承包方依旧要践行合同商定的责任。依据有关法制规章的要求,承包方在得到发包方准许的情况下把一些项目分包给第三人的行为是被法律认可的,然而不可把其承包的所有项目都发包给他人亦或把其承包的所有项目任务细分之后以分包之名转包给他人。部分企业把其承包的项目转包给第三方,然后赚得差价收入,最后构成“逐层转包、逐层扒皮”的不良现象,最终运用到项目建设活动中的资金大幅缩减,致使项目施工环节产生建材不达标、技术不达标等问题,项目质量存在隐患;部分项目转包给不具有有关资质的施工企业之后,为项目质量埋下质量风险,乃至可能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导致项目无法取得预期收益。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2.1 增强市政道路项目施工准备环节的管控
        在市政道路项目动工之前的准备环节,首要工作便是技术管控者在设计图上实施全面的检查。在市政道路项目设计图的审核活动中,参加审核的工作者应当基于项目的真实施工特点,针对设计图实施深层次的探究。在该环节应当和设计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第一时间修正设计图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在图纸会审时,先要对施工图的设计目的和有关说明加以把握,确保市政道路设计的清楚、明晰。应当确保设计图的实际操作性,让有关的施工工艺可以在道路项目中顺畅运用,另外施工预算应当包括在项目施工方案内。在项目正式动工以前,应当抓好有关的技术交底工作,对在作业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安全施工的要求等进行深入沟通,另外注重对作业过程中技术工作者的管理,确保在作业期间所运用的技术达到有关标准。
2.2 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现场的安全管控
        (1) 施工所用材料的管控。

采购负责人所采买的建材一定要达到政府的有关要求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市政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结合项目所运用的建材加以全面把控,避免产生建材质量不达标等危及项目质量的问题。
        (2) 应当定期以施工者为对象开展以安全知识为主题的教培活动,让施工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向电力使用、建材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而尽量在作业过程中确保各项安保措施的落实,防止安全事件的产生。
         (3) 在市政道路项目作业过程中,应当把周边的配套工程比如停车场一起建设完成,不可由于主体项目建造完工便在附属项目的施工中有所松懈,应当确保所有施工项目的质量都满足有关要求。
2.3 完善且落实市政道路现场管控机制
        在增强市政道路施工活动管控之前,一定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加以科学的统一的管控,经过调查研究和开展相应的剖析,构建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一致的市政道路管控机制,对于各单位和有关人员的施工责任进行全面地深入地管控和健全,且对关键的施工过程应当构建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机制,一定要让每个环节都有可参照的规章,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如此才可以提升施工者对现场管控的重视程度。在保障施工品质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应当增大管理举措革新的力度,借鉴其他国家领先的管控机制,基于现实情况加以变革。
2.4 增强对施工技术的管控
        在施工环节,施工技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市政道路项目施工来说,施工技术是施工活动的核心内容,为此一定要增强对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技术管控,立足于规范性维度实施有关作业活动,施工者不可仅依托自身经验便擅自调整作业工艺,应当根据真正的施工状况,不断提高施工水平。
        在道路施工期间,应当结合施工活动的特征对施工者进行有关的教培和管理活动,明晰施工者在项目作业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经过增大管理力度深化施工者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另外防止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互相推脱的问题产生。可设立施工技术管理部,经过管理体系的健全深化施工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当问题产生之后应当根据真实状况对有关人员加以惩处,使作业者认识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每时每刻都维持优良的施工心态,科学处置施工过程中或许产生的问题,且虚心学习其他国家领先的施工技术管控举措,进而提升项目施工水准。
2.5 增强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验、变更的管控
        对于道路项目建设而言,测量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其对施工活动的最终质量有不可忽视地影响,从某个层面而言,决定着施工活动的品质。为此,在施工活动中,一定要抓好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工作者全面掌控项目施工活动的总体测量信息,且对各方面的测量数据加以剖析、比较,另外应当进行记录,便于今后运用。
        在测量实践中应当采用科学的测量技术实施测量实验,之后对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进行深入剖析。就测量数据和施工队伍的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保证施工者全面掌握此些数据,且依据该数据修正施工计划。对于市政道路项目施工来说,测量、试验和后期变更管控均是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一定要从总体上增强管控,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3.总结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施工管控的优劣不但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与道路本身的使用时间有重大影响,还对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与长效建设有不可忽视地影响,而且市政道路的施工管控与人们的出行密切关联,在积极打造和谐社会的当今,一定要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品质进行严控,在道路建设期间应当对设计环节、地基施工环节、路面施工环节等加以全面的质量管控,这样市政道路的施工水准才能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运肖.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2(3):194.
[2]杨鑫.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11):272~273.
[3]杨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分析[J].四川水泥,2015(8):192.
[4]王继刚.试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2(01).
作者简介:徐开诚(1989-10-25),男,汉族,广西柳州人,本科学士,主要从事现场道路施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