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5期   作者:姜文芳 孙延东
[导读] 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院执行内镜室护理风险管理后实行内镜治疗的200例患者,将以上患者设置为管理组,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200例执行内镜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实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管理组患者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感染率,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内镜室;感染;控制
近年来内镜器械在手术中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由于内镜器械多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内存在的细菌,污渍和黏膜等或多或少会附着在仪器上,加之内镜器械结构相对复杂,使得这些物质更容易附着[1]。内镜室是对该类仪器进行感染控制的主要部门之一,为保证内镜器械的安全,必须加强该部门的相关管理。因此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主要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中,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院执行内镜室护理风险管理后实行内镜治疗的200例患者,设置为管理组;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200例执行内镜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实行内镜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管理组患者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平均年龄(50.8±6.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52.7±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式为:严格按照《内镜室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来加强医院内镜室的规划和布置,将内镜室重新划分为诊疗室、灭菌室、内镜储藏室、更衣室等,并配齐内镜流动相关的消毒装置、高压水枪等设备。②提升内镜室中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强有关内镜室感染控制的力度,并成立相关护理风险小组,每周召开感染控制风险事件的分析报告会,对一周的内镜治疗进行总结,着重探讨感染案例,分析感染形成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感染情况。③对内镜室护理人员实行责任制,采用硬性的要求纠正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纪律,明确奖惩措施,进而能减少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概率;④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因为在执行消毒、清洗内镜器械时附着于一起上的致病菌容易感染护理人员,所以在执行任务时有关人员需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相关装备,并保证在每一次护理工作结束后洗手或洗澡消毒。

已被感染的工作人员应当中止工作,在按照标准进行紧急处理后,尽快前往相关科室接受治疗。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患者感染主要统计化学感染、生物感染以及切口感染3项。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管理组(n=200)患者中,发生化学感染的患者有1例,生物感染3例,无切口感染患者,共有4例患者受到感染,感染率为2.00%;对照组(n=200)患者中,发生化学感染的患者有5例,生物感染8例,切口感染患者4例,共有17例患者受到感染,感染率为8.50%;(χ2=8.493,P=0.004),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内镜器械及其相关附件使用率逐年上升,其相关的清理和消毒也成了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话题。内镜室作为专门管理内镜器械的部门,在器械的消毒和维护上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内镜器械构造精密,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在其轴节、关节、管道处残留细菌等微生物,在对该类器械进行管理时存在不小的难度,若不对其仔细有效的进行清理和杀菌,细菌会在器械上滋生,容易增大下一位使用患者的感染的风险,不利于内镜治疗的开展。故需内镜室采用更为严格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内镜室的工作质量[2]。
护理风险管理其意义在于将潜在的或已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处理,做好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目前该管理模式被官方应用于医院各大部门科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内镜室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完善内镜室的陈设和布置,使其更为合理,加强该部门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促使他们正视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同时为保证内镜室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强化相关的保护措施,防止附着于器械表面的致病菌入侵消毒人员的身体,这样做不仅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还能进一步巩固工作的效率[3]。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在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后,管理组患者在开展内镜手术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感染率,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叶卫红,王一茜,张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0):119-120.
[2] 沈芸,李莉,罗帆,康靖.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22(2):106-107.
[3] 王立杰;.内镜室感染控制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30):218+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