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5期   作者:姜华颖 沈淑波 邢英新 王凤霞 韩名娟
[导读] 探究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病房收治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两组入院当天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和术后第5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入院当天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普外科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普外科;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0引言
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陌生而又可怕的字眼,大多数患者面对手术治疗时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感。而长期消极情绪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引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这不仅会影响手术疗效,更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该护理方案的临床效益,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病房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2.1±1.7)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腹部B超及CT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普外科相应病种,诊断参照人卫版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疾病;不存在自身免疫性及内分泌性疾病;不存在溶血及凝血障碍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者;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研究组平均年龄为41.3±1.5男女比例为14∶12,胃肠手术15人,肝胆手术11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2.9±1.8男女比例为15∶11,胃肠手术16人,肝胆手术1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医嘱措施,包括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更佳强调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临床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1.2.1护理问题的提出
①围手术期负性情感:由于手术、麻醉及周围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围手术期可出现一系列情感障碍,包括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而长期不良情绪的刺激,可诱发人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及预后康复。②围手术期低温: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术中出血,均会使体温下降。而低温状态在复温过程中,不仅会诱发应激反应,更是会加增术后感染的几率。③切口疼痛:术后由于麻醉效力的消退,患者可表现出极不愉悦的疼痛感,疼痛的刺激会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影响切口愈合。④手术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是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元凶”。
1.2.2个体化心理干预
术前,护士全面查阅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其人格特征及文化层次,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护士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方法,试图走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并鼓励患者倾诉心中不快,必要时给予情感支持及言语安慰,与患者一同找寻引起不良情绪的重大生活事件,并提出解决方案。护士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流程、麻醉方法及术中配合事宜,使患者形成正确认知,对手术形成正确期待,减轻负性情绪。
1.2.3维持体温
在围手术期,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实时体温,在输液过程中,可放置保暖床垫及采用加温装置,以避免低温发生。术后,对于失血量较多患者,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血制温度加热至37℃。
1.2.4术后疼痛护理
护士可在病房中播放轻音乐,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转移注意力。同时护士可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即让患者取舒适体位,从面部肌、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双上肢及双下肢肌肉依次收缩、舒张,以使全身肌肉得以放松,减轻疼痛。护士需妥善安置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扭转引起疼痛。对于疼痛无法耐受患者,护士需及时汇报医生,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1.2.5术后切口感染护理
护士需控制病房温湿度,定期开窗通气,提高环境净化度。对于皮肤存在破损的患者,护士需及时向医生汇报,建议延期治疗。护士需掌握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原理,并计算药物治疗时间,使患者在出现切口感染前已经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入院当天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和术后第5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在入院当天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综合护理模式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护理专家的新宠。该模式强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层次,以实现整体护理,促进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综合护理模式实现了护士专业素养的全面发挥,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提出策略性解决方案。这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言,即能充分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更是能满足患者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更加深层次地剖析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所带来的临床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科患者而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君.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856-2857.
[2]罗巍巍.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情绪与生活质量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79-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