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小平 陈涛
[导读]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促使水文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重要性。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促使水文水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重要性,其直接关系到水文情况的收集效率和整理效果,有利于推动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程度的满足数据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保证水文工程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实践性应用

引言
        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断加快,其凭借着自身的优势特点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而现代水文水资源行业领域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时代的建设发展,加快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合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信息技术、定位技术等构成完整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对水文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收集,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更好的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部门决策提供完整且真实的参考依据,推动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发展,提高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以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意义作为出发点,针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旨在提高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水文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水文监测工作的效率。水文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且具有分布广、种类多、规模小的特点,尤其是水文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对监测观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保证区域水文水资源监测覆盖的全面性。
        (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随着先进化的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弊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尚未成熟,地区之间呈现出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或者区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等。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逐渐完善其信息化建设体系,建立起取水许可的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有效的实现水文水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完善创新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推广现代化的技术
        我国水文水资源的传统管理模式是粗放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缺陷问题,这对水资源的实际监管力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建设发展需求。因此,要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模式,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如积极引进先进化的通讯技术方式,保证水文防汛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汛指挥部提供全面且及时的水文信息数据,从而实现对各种物资和抗灾人员的全面化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库,提高水文信息的管理效率,保证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技术性。
二、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意识薄弱
        水文水资源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公益事业,其建设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组织建设。而针对水文水资源项目的立项工作和建设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保证其整体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水文机构体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水文水资源建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甚至部分项目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流程进行审批和建设,仍旧采用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


        (二)水文水资源项目空间跨度大
        水文水资源的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建设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涵盖了水文测绘、水文测站、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甚至还涉及到了土木建设工程、水文信息系统、流域监测系统等诸多内容。而这就对专业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再加上水文工程建设与普通工程建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施工位置会随时发生变化,甚至涉及到这个流域范围,整体的空间跨度较大,从而导致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的整体难度增加,这也不利于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无法保证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如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实际的资金投入不能得到解决和保证,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水文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无法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再加上水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保证,这也会严重制约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有效性措施
        (一)政府部门要重视完善管理体制
        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各个地方政府部门要给予这项工作更高的关注和重视,保证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的合理性,促使水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规划角度出发,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并建设相应的水文监测管理平台,促使水文数据的共享和互通。但同时,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和审查制度,将相关制度进行深入的贯彻落实,促使各个部门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并充分发挥出部门工作岗位的职能。
        (二)加强水文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要注重提高水文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和使用效率,从而真正意义的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发展的基本目标。针对地理信息资源的勘察而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测量工作和电子地图导航工作,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推动遥测站的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实时化采集以及传输。而这种形式在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有效的缩短工作人员的值守时间。
        (三)加强对专业化人才的教育培训
        做好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的人才招聘工作,不断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建设,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要严格根据水文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奖励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充分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但同时,在组织专业化技术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时,不可以仅仅的局限在眼前,还要将自身的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严格贯彻落实相关制度,从而能充分的发挥出专业化人才的作用价值,推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在保证水文水资源实时化监测的同时,提高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资源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保证其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对地下水进行精准定位,提高水文防汛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水利工程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建设水平。而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单位进行长期的坚持且努力。
参考文献:
[1]石岩,王伟,张向向.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探究[J].区域治理,2019(005):244-244.
[2]崔哲.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35):5630-5630.
[3]金雷.关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69-69.
[4]吴铁均,李昊,贺德才.关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6(07):0270-0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