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这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80例患者中出现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53例,检出率66.25%(53/80),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为69例,检出率86.25%(42/50),后者比前者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夫人检出率同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明显要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效果好,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所以次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效果对比
引言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还可以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它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1]。冠心病大部分发生于于40岁以后,在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早期防治冠心病特别重要。目前,在冠心病临床诊断方面,经常用到的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但是这个为有创检查,并且特别容易被别的因素影响,所以大部分患者耐受度较差[2]。然而,因为心电图检查的种类不一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也有所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部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有57名为男性患者,有23名为女性患者,年龄为41~81岁,平均年龄为(52.3±2.81)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7.2±2.6)年。
1.2方法
对所以选取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患者均采取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诊断方法具体如下:(1)常规心电图。也就是说指导患者进行平卧位,确保室内安静,在检查的时候叮嘱患者放松身心,以避免患者因为不良情绪而影响影响效果。检查过程中还应该避免药物作用影响,以防止对心电图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常规心电图采取的仪器为NEC-3321型12导联心电图,控制纸速是25mm/s,对病患进行连续扫描,检查过程中需要确保图像清晰、基线平稳。ST-T段改变诊断标准:ST段下移值大于0.05mV,T波小于导联R波10.0% ;(2)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采取的仪器是BI9800型动态心电图,持续24h对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图像采取BioxWin软件进行全方位分析。检查过程中应该多次变换体位。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一是心电图ST段明显移位,并且持续时间最少为一分钟,心肌缺血发作2次,每次最少间隔一分钟 ;二是心电图基线ST段已上升亦或下降,同时J点后80ms的ST段呈水平型亦或下斜型降低到最少为1mm。
2结果
2.1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2种方法对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对比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出80例患者中出现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53例,检出率66.25%(53/80),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为69例,检出率86.25%(42/50)。对比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和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不难发现,后者比前者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2种方法对心律失常检出结果对比
通过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2种方对心律失常检出结果对比情况可知,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夫人检出率同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
3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心电图检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主要优势是重复性高、诊断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4]。心电图检查方式包含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主要优势是操作便捷,诊断费用较低,并且还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心脏兴奋电波活动,在诊断心脏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类对患者心脏活动电波进行持续检测的一种诊断方法,也就是昼夜连续对患者的心脏心电图进行监测以及记录,所以可以第一时间获悉异常的心电图状况,并且检查的内容也更为全面,其在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等方面诊断效果非常好[5]。
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常规心电图检出80例患者中出现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53例,检出率66.25%(53/80),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为69例,检出率86.25%(42/50),后者比前者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夫人检出率同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了解到,对于冠心病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更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淑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 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J].中 国 基 层 医 药 ,2016,23(15):2293-2296.
[2]季欣.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107-109.
作者简介:张晓琴(1978-)女,汉族,四川省自贡人,本科学历,主管技师,从事超声或心电方面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