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赵蓉
[导读]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是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紧跟时代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从运用原则入手,从新技术和新材料两个方面,对其运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是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紧跟时代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从运用原则入手,从新技术和新材料两个方面,对其运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运用;原则;新技术;新材料
        建筑设计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需要坚持经济性、和谐性、宜居性的原则,并在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过程中,始终紧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确保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宜性。以下笔者就此对其进行分析。
1.运用原则分析
        1.1具有较强的经济性
        因为在建筑设计中所涉及的环节和因素较多,所以需要切实注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管是新技术还是新材料运用,均需要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只有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实践性和科学性,通过充分运用新技术与材料,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是设计人员必须秉承的原则之一。
        1.2具有较强的和谐性
        不管是新技术,还是新材料的运用,在整个建筑设计中,需要我们切实提升其与环境的和谐性,在不同的地域之间,需要切实做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得设计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人文要素和风土人情等强化对其的设计,这样才能增强建筑设计的和谐性,只有在确保其和谐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1.3具有较强的宜居性
        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实用性又是建筑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对新技术与材料运用时,需要切实强化对其的宜居性,以达到生态环保为根本目的,以提供舒适便利条件为基础,确保建筑设计与实际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更好地彰显其宜居性[1]。
2.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见
        由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技术较多,所以在进行新技术选择时,需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践,切实做好新技术的遴选,并掌握其运用要点,以达到提高建筑设计技术水平的目的。
        2.1结构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
        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所在,因为结构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与整个设计质量紧密关联,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加强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那么在对其结构设计时,就需要切实做好新技术的运用。以温州世贸中心为例,其外框结构为钢筋砼外框筒,而核心筒则为筒中筒,塔楼钢结构是目前我国最高的全现浇砼结构,而为了满足荷载传递,在10-14层设计为结构转换层,并在上部楼层中增设了框架柱,在柱与梁上新增斜柱,使得荷载传递得到有效地解决。由此可见,在结构设计中对结构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而针对性地创新和运用,最终才能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
        2.2节能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
        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生态环保的需要,在当前日益注重生态环保的今天,需要在节能设计中加强节能、生态、环保等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仅能有效地将能耗降低,而且还能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在深圳通大厦设计中,充分应用了墙体隔热保温生态技术,不仅使得室内外的空气流通较为顺畅,而且还能借助外界环境来优化和调整室内的温湿度,在深圳通大厦中,为了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不仅在周边进行了植物绿化,而且还设计了水再生循环利用系统,使得水资源的消耗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而在节能方面,通过应用新风空调技术、太阳能技术等,使得能源消耗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2.3智能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其中就融入了大量的智能设计的新技术。例如在上海某小区中,在设计中通过对智能技术的运用,不仅有着覆盖全面的视频安防系统,而且还能对小区住户进行智能AI识别,能对视频监控中的内容进行实时动态获取,同时对于数据信息能自动加工分析和存储管理,当监控异常时,就能自动报警。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运用大量的智能技术,将其建筑的功能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作为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功能需求,切实做好智能技术的运用,但是针对性地确定智能技术的类型,这样才能减少对智能技术的投入,又能满足智能建筑对智能技术的需要[2]。
3.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见
        在建筑设计中,既要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又要加强新材料的运用,通过做好新材料的运用,达到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
        3.1保温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加强保温新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达到良好的节能保温效果。同样,在保温新材料运用时,也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比如为了减少空间的同时还要保障其保温、隔热效果,那么在设计中就可以应用真空绝热板,因为其内部空间为真空状态而得名,利用多空纤维与塑料泡沫等材料制作而成,相较于传统的矿物棉,其在保温、隔热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再如中空玻璃、吸热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调光玻璃等,也是保温新材料,所以在建筑设计时,既要做好对保温新材料的选择,又要做好对其的设计,以更好地为施工任务的实施提供指导。
        3.2混凝土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特殊性能的需要,往往需要采用混凝土新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以自密实混凝土为例,在对其进行配比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设计质量得到提升,一是单位体积用水量在155到180kg最佳;二是水粉比则需要结合粉体种类与掺量来确定,一般根据体积比应在0.8-1.5之间;三是单位体积的粉体量一般在0.16-0.23之间,自密实混凝土的单位体积浆体量在0.32到0.40之间。而在做好对其的设计上,还要在坍落度、坍落扩展度、填充性、抗离析性、流动性、粘聚性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中,需要结合所选混凝土材料的类型,针对性地做好对其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设计的需要。
        3.3通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提升其舒适性,往往需要在通风新材料方面加强对其的设计。比如,目前有很多新型的窗框在通风材料方面得到了突破和创新,使得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新型门框中应用的空滤技术较为先进,其中设置的特定空气过滤区域空间,使得外界空气得到有效过滤的基础上才能往室内输入,进而确保室内空气始终较为清新,加上新型窗框材料的应用,使得室内外气体的交换变得更加稳定,整个室内的通风条件变得更加恒定,有效地预防由于空气交换频率较高导致波动大而影响舒适度的问题出现。所以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其的运用[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紧密结合建筑设计工作的实践,基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视角,提出了关于加强建筑设计的几点浅见,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推动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凌波,富小蔓.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02):36.
[2]刘旭.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居舍,2020(01):35.
[3]孙琦.浅谈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