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健
[导读]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不仅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为工程结算中发生经济纠纷提供合理依据,是施工阶段的重要内容。
        摘要: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不仅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为工程结算中发生经济纠纷提供合理依据,是施工阶段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编制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是指在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中合理的施工顺序及组织要求,将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结束的时间上的安排与相互间搭接关系的一种计划安排,用横道图或网络图来表示。
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1.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1)经过会审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全套施工图纸、地形图、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
(2)施工总设计对本工程的有关规定。
(3)建设单位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及开、竣工日期。
(4)工程主要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技术组织措施。
(5)工程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构件及机械的供应条件、分包单位的情况等。
(6)工程的预算文件,其他有关的要求和资料。
(7)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
1.2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图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2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2.1.1划分施工项目
    施工项目是包含一定动作内容的施工过程,是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时,首先必须研究施工过程的划分,再进行有关内容的计算和设计。
2.1.2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应根据施工图纸、有关计算规则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计算,如已编制了预算文件,则可从预算工程量的相应项目内抄出并汇总。
    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工程量的计量单位  计算时应使每个项目的工程量的计量单位与采用的施工定额地计量单位一致,以便计算劳动量及材料需要量时,可以直接套用,不再进行换算。
 (2)采用的施工方法  计算工程量时,应结合选定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要求,使计算所得工程量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符合。
 (3)正确取用预算文件中的工程量。
2.1.3套用施工定额
    确定了施工项目和工程量之后,可套用当地实际采用的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以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施工定额有两种形式,即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是指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工作时间,一般以符号Hi表示,它的单位有:工日/m3,工日/m2,工日/m,工日/t等,在劳动量统计中用得比较普遍。
    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一般用符号 Si表示,它的单位有:m3/工日,m2/工日,m/工日,t/工日等,在分配任务时用得比较普遍。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互为倒数关系的,即: Hi=1/ Si。
   有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特殊施工方法的施工过程,定额中尚未编入,这时可参考类似施工过程的定额、经验资料,按实际情况确定。
2.1.4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
   根据施工项目的工程量和实际采用的定额,计算出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
(1)劳动量的确定  一般按下式计算         
       Pi = Qi / Si = Qi·Hi  
      Pi——施工项目所需的劳动量(工日);
      Qi——施工项目的工程量(m3,㎡,m ,t等);
      Si——施工项目采用的产量定额(m3/工日,㎡/工日,m/工日,t/工日);
       Hi——施工项目采用的时间定额(工日/m3,工日/㎡ ,工日/m,工日/t)。
(2)机械台班量的确定
   以机械操作为主的施工项目,按下式计算机械台班量
        Di = Qi' / Si' =  Qi'·Hi'  
        Di —施工项目所需机械台班量(台班);
        Qi'—机械完成的工程量(m3、t、件);
        Si'—该机械的产量定额(m3/台班、t/台班、件/台班);
        Hi'—该机械的时间定额(台班/ m3、台班/t、台班/件)
2.1.5确定各项目的施工持续时间
   计算施工项目持续时间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经验估计法、定额计算法和倒排计划法。
 (1)经验估计法  根据过去的施工经验进行估计,多适用于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而无定额可循的工程。有时往往采用“三时估计法”,其计算公式为:
      Ti=(A+4C+B)/6
      Ti——施工项目的持续时间;
      A——施工项目的最长施工持续时间;
      B——施工项目的最短施工持续时间;
      C——施工项目的最可能施工持续时间。
(2)定额计算法  根据施工项目需要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量,以及配备的工人人数或机械台数,来确定其工作的持续时间,可按下式计算施工任务的持续时间:
         Ti=Qi/(Si×Ri×N)=(Qi×Hi)/(Ri×N)=Pi/(Ri×N)
      t—项目施工持续时间,按进度计划的粗细,可以采用小时、日或周;
      Q—项目的工程量;可以用实物量单位表示;
      R—拟配备的工人或机械的数量,用人数或台数表示;
      S—产量定额,即单位工日或台班完成的工程量;
      P—劳动量(工日)或机械台班量(台班);
      N—每天工作班制。
(3)倒排计划法  倒排计划法是根据施工方式及总工期的要求,先确定施工时间和工作班制再确定施工班组人数或机械台数,计算公式如下
     Ri=Qi/(Si×Ti×N)=(Qi×Hi)/(Ti×N)=Pi/(Ti×N)
2.1.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可以采用流水施工横道图或网络图。
    在满足工艺和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先安排主导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使其施工班组尽可能连续施工,而其余施工过程尽可能与主导施工过程最大限度地合理搭接起来即可得到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的初始方案。根据各施工过程的工艺逻辑关系和组织逻辑关系,以及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绘制出网络图。
2.1.6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编制出后,应根据上级要求、合同规定、经济效益及施工条件等,先检查各施工项目之间的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工期是否满足要求、劳动力等资源需要量是否均衡;然后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最后编制正式施工进度计划。
 (1)施工顺序的检查和调整 施工顺序应符合建筑施工的客观规律,应从技术上、工艺上、
组织上检查各施工顺序是否正确,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应用是否正确,平行搭接施工及施
工中的技术间歇是否合理。
 (2)施工工期的检查和调整 计划工期应满足施工合同的要求,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即安排的工期要合理,但不是越短越好,一般在分析施工进度计划经济效益时,使用的指
标是:提前时间与节约时间。
 (3)劳动消耗均衡性 对于各个工种,每日出勤的工人人数应力求不发生过大的变动,即
劳动量的消耗应力求平衡,劳动消耗的均衡性可用劳动力不均衡系数K来表示,其公式如
下 :劳动力不均衡系数K = 最高峰人数/ 平均人数 
    K值最理想为1,在2以内为好,超过2则不正常,需要调整。
3 总结
   应当指出,施工进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人力、物资供应等
情况的变化,打破了原来的计划。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施工动态,并经常不断
地检查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参考文献
[1]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施工员(工长)专业管理实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李宏魁。建筑施工组织。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
[3] 茹望名。建筑施工组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