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优化智能化建筑。对提高智能化建筑运行必须注意的问题和智能化建筑的标准与设计规范制订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此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措施和建议
引言: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施工技术的结合,通过自动监测设备,管理设备,达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共享的用户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智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办公、通讯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综合布线是连接每个智能化子系统,构建“神经网络”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最基础最底层的脉络单元。建筑智能化系统犹如一幢或一群建筑物的神经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使用要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化系统工程已经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组合和建筑行业的结合,建筑智能化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接受。智能化设计架构的先进合理与否从小处讲直接影响紧后的施工质量,从大处讲影响整个建筑大楼的智能系统使用寿命。因此,智能化设计工作千万要给予足够的高度,不能掉以轻心。
1.设计原则
(1)从实际出发: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整体的考虑,选取合适的智能化系统产品,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性能价格比较好的软、硬件设备来实现网络互联。
(2)开放性:集成后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集成的过程主要是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本智能大厦开放性地融入全球信息网络。
(3)先进性:在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并考虑今后的发展,建成先进的、现代化的智能型建筑。
(4)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充分考虑整个智能化系统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分散式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生产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
(5)标准化和结构化:依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的有关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
(6)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整个楼宇的智能化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7)服务性和便利性: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要求,讲究便利性和舒适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及能源的目的。
(8)经济性: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9)兼容性:与用户原有的系统充分兼容,保护用户投资,并在结构上、功能上和性能上进一步扩充。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企业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主体方,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针对建筑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制定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
人的因素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从企业领导者到具体的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工程建设质量第一的观念。作为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人员更应该形成高度的质量管理意识,树立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观念,不能只顾及项目建设成本而不考虑项目使用维护成本,要正确认识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企业应制定专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写建筑智能化质量管理手册,并辅之相应的内部检查、激励、考核制度。
2.关注设计变更、有效进行施工方案调整
产品更新快、技术更新快是智能化工程的又一个特点,有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原设计的产品有可能会停产或技术更新。此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会对原系统产品进行调整,不同品牌的智能化产品外型尺寸、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系统联网方式等具体工艺各有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调整后不同产品在征得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之后提出有效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3.坚持标准原则,严格执行按图施工
要想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水平,提升企业形象,施工企业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化项目编制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甚至是项目标准。严格执行按图施工原则,严禁出现线缆类工程材料混用、各类标识、标签不规范不统一的质量缺陷,杜绝以节约成本为由,偷工减料、私自替代混用材料的情况发生,建立项目部内部考核制度对不规范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查处,毫不手软。
4.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
组织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建筑智能化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是建筑主体的附属工程,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做好人、财、物的总体动态安排。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而引发质量问题。
5.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不重视,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安全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缺点,各施工企业需要组织对本单位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企业自主组织培训时间不少于4课时,培训重点为基本操作技能、质量安全知识、维权意识等。
6.加强对智能结构建筑体系主要的检测
智能结构建筑体系主要的检测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结构成型之后,常常会因为材料或环境问题而发生裂缝破损现象,这个现象的检测是智能结构建筑体系的基础检测环节;(2)除了材料或环境问题之外,应力影响下也非常容易使结构发生裂缝破损的现象,这个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3)由于裂缝以及破损问题非常容易造成整体结构产生失稳现象,由于这个原因而造成的建筑灾害层出不穷,所以对于建筑结构给予全面、整体的检测是最为重要、关键的检测环节。
结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纵观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智能建筑诞生的历史必然。智能建筑的高科技产品为建造业,以开创一个新的意义,以及所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行业在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科学和有序的高速发展,事业领域中国智能建筑规范的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菊;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5年12期
[2] 屈健.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15,(06) .
[3] 徐冰.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
作者简介:岳进(1982.9-),女,辽宁省沈阳市,专科,研究方向 :建设管理。